一元在美只能做三毛錢生意,這家化工廠為何還砸錢設廠挺台積電?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1 月 06 日 10:30 | 分類 晶圓 , 晶片 , 材料、設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一元在美只能做三毛錢生意,這家化工廠為何還砸錢設廠挺台積電?


美國建廠成本遠高於預期,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證實,原本計劃 3 年內投入 1 千億美元資本支出,「愈看愈覺得不夠」。現在,台積電在美國鳳凰城北部正在趕工興建新廠,廠商透露,光是建廠成本就是台灣的四倍以上;更麻煩的是,少了台灣供應鏈的奧援,未來台積電美國新廠,要如何維持高效運轉?

去年台積電的「5奈米俱樂部」成員,包括長春集團、勝一化工、僑力化工、李長榮集團和關東鑫林,都已赴美設廠。其中,關東鑫林董事長呂志鵬更喊出要組織半導體材料台灣國家隊,目前正在鳳凰城南部建廠,打造一個可供同業共用的平台,支援台積電美國廠。

▲ 2017年前後,關東鑫林董事長呂志鵬就預見台積電南科聚落崛起,大力投資雲林斗六新廠二期擴建,去年再次跟進台積電赴美國亞歷桑那州建廠。

著眼晶圓良率,複製供應鏈

關東鑫林是日本關東和台灣鑫林合資成立的特用化學材料公司,集團年營收超過新台幣百億元,曾連續兩年得到台積電的優良供應商。在半導體製程中有相當多清洗和蝕刻製程,必須利用各種酸劑等濕式化學品加工,要打進台積電5奈米供應鏈,這些化學材料純度必須合於以PPT(兆分之一)等級計算的高標準,還加入廠商祕方,讓這些酸劑的作用有如化學鏟子,在工程師指定的地方能挖深100~200層,保護區域維持毫無損傷;這樣的材料,售價還要做到比礦泉水更便宜。

「亞歷桑那州原本就有英特爾的晶圓廠,美國已經有化學品供應鏈,何必大費周章從台灣把供應鏈搬過去?」《財訊》記者採訪時問關東鑫林董事長呂志鵬,他說「化學材料,台灣的純度做到世界第一,連英特爾新廠先進製程都來台灣買濕式化學品。」少了台灣化學供應鏈,台積電亞歷桑那晶圓廠良率恐怕也會受影響。

呂志鵬在台灣半導體化學材料產業鏈資歷極深,1983年加入安星貿易(台灣默克代理商),把一桶桶德國運來的化學材料,賣進工研院的半導體示範工廠,1991年德國默克和日本關東在台合資成立伊默克,建造台灣第一座在無塵室作業的半導體化學品工廠。1993年,他出任默克旗下負責半導體材料的伊默克總經理,曾創下一年賺進3.5個資本額的成績。2003年,日本關東化學退出伊默克經營,呂志鵬離開伊默克,在日本關東集團和台灣義芳化學支持下成立鑫林,從最源頭的原料開始,做到5奈米用的高純度化學材料,年營收突破百億元,是台灣半導體材料領域老將。

18年投資總額,傾注美廠

但呂志鵬也承認,過去一年赴美設廠讓他吃到不少苦頭,關東鑫林規模遠小於台積電,「台積電遇到的困難,我們一個也不會少,但台積電資源是我們的上百倍。」他坦言同樣1元,「在台灣能做3元生意,在美國卻只能做3毛生意」,因此他建議打造平台,讓其他未在當地設廠的廠商,能利用這個平台就近服務台積電,移植台灣過去的成功經驗。「美國蓋廠的金額,估計是把我過去18年從創業到現在在台灣的總投資金額,一次押下去!」

赴美設廠究竟難在哪裡?「以前西進,去的地方法規不如台灣完備,但是東進完全不一樣,先進國家什麼都有規範,你去人家的主場,就要守人家的規定。」他舉例,台灣土地都是由政府開發好,地買了就可進去蓋廠;在美國,亞歷桑那州政府先撥一塊國有地,政府不負責開發,而是找開發商來競標,但開發商競標的成本卻由台廠負擔,但即使付了錢,也未必保證標到;如果標到地,台廠必須再拿出另一筆錢跟開發商買地。此外,美國專業人才收費也是台灣十倍,「請律師看一個大合約,就要花台幣幾十萬元。」

美國分工也跟台灣不太一樣。在台灣,蓋廠只要跟建築師溝通,建築師會接手協調其他專業人員;但在美國,分工相當細,除了建築師,廠商還必須自己面對結構技師、環保工程技師,「台灣只要面對一個窗口,美國要面對近十個窗口。」

▲ 關東鑫林雲林廠內實驗室。

西進吃苦頭,重心移回台灣

但38年的經驗,讓呂志鵬敢在美國下重本。「2003年我剛創業時,本來是要去中國設廠;我還有200萬美元打在上海地裡。」他回憶,當年台積電要去上海松江設廠,上海土地交易極熱,「每天土地是三種行情」,他們仍順利從松江區政府手上拿到土地,當時那還是農地,上海松江區政府告訴他,「這塊地已規劃成科學園區」。

「沒想到農地變建地是北京的權限」,他回憶上海土地過熱,北京派了空照大隊逐一檢查上海土地狀況,他的設廠許可被撤回,雖然最終拿回買土地的錢,「花200萬美元打下的地基,就永遠留在那裡。」經過這次慘痛教訓,關東鑫林在中國改採輕資產方式經營,「中國不可控因素太多」。於是他將擴廠重心放回台灣,當時台灣面板產業正在崛起,關東鑫林從面板用特用化學品開始做起,一步步成為台積電5奈米採用的特用化學品供應商。

這段過程,他結合日本投資者的技術和台灣廠商特有的彈性,趕上眾多國際級對手。呂志鵬回憶,他在伊默克工作時,負責推動伊默克將半導體化學品在地生產的政策,「現在檯面上的台灣半導體化學材料廠,我都合作過。」他引入德國和日本的純化技術,委託台廠生產,再賣給半導體廠,讓台廠和伊默克都互蒙其利。關東鑫林成立後,他也建立起台廠的合作網絡,「化學工廠都難免有歲修、供應不順的時候」,但晶圓廠生產卻一刻也不能中斷,基於長年合作的關係,他跟台灣半導體化學材料產業鏈發展出既競爭又合作的默契,「大家共好,就有更多資源可以用,一起壯大台灣半導體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

因此,呂志鵬雖然抱怨赴美設廠艱難,鋪開的卻是一張巨大的投資藍圖。「我們在美國買地有20萬平方公尺。」他透露現在正在設計,要趕上台積電2023年試產時程,規劃產能可滿足十萬片產能需求,「我們等於是Chemical Foundry(化學代工廠)。」這塊基地除了建立化學原料廠,還有分裝廠、污水處理設備、無塵室、檢測設備。「是把我們最先進的斗六廠複製到美國」,呂志鵬解釋,有日本關東美國分公司的協助,關東鑫林的美國新廠目前建廠進度跑在前面,打造可供台灣半導體材料產業在美國代工製造、營運的平台,按照台積電的需求加工後,送進半導體廠使用。

▲ 關東鑫林董事長呂志鵬在半導體化學材料產業已有38年資歷,他的職業生涯每十年就有一次大轉折。

半導體需求,看好未來十年

「去美國設廠會賺錢嗎?」《財訊》問,呂志鵬坦言:「光靠台積電一、二兩廠,養不飽。」他透露,除了台積電可能會在美國持續擴廠,也可就近供應在鳳凰城附近的英特爾;「我們在美國的廠,會有自己的火車碼頭。」透過美國鐵路運輸網,其他美國先進半導體廠都將成為關東鑫林的潛在客戶。

「去美國投資,是台灣關東鑫林和日本關東集團全球策略的一環,在台積電有工廠的國家,像台灣、中國、美國和將來的日本,我們一定會有在地工廠就近服務台積電,我們看的是長期發展。」呂志鵬說,未來十年,「人類只會愈來愈離不開半導體。」關東鑫林現在也在台灣大力擴廠,並興建新總部,「我們也參與台積電中科的零排廢中心」,一起發展永續的新商業模式,未來晶圓廠可能變成「租化學品」,關東鑫林除了供應新鮮的化學品給台積電,也可以回收用過的廢液,純化後再投入晶圓廠生產。

台灣半導體特用化學品產業正在東進,登上國際舞台,關東鑫林只是例子之一。未來,台灣的半導體化學材料供應鏈,有機會成為國際半導體大廠爭相合作的關鍵產業。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關東鑫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