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韓公平交易委員會指出,長榮、陽明、萬海等 23 家海運公司涉嫌過去 15 年於南韓至東南亞多條航線聯合違法操作運價,今天共遭公平交易委員會開罰 962 億韓圜(約新台幣 24.4 億元)。
這次遭罰海運商包括12家南韓企業及11家台灣、新加坡及香港外商,涉案台灣業者包括CNC、長榮海運、萬海航運及陽明海運,分別遭罰11億6,900萬韓圜(約新台幣2,964萬元)、33億9,900萬韓圜(約新台幣8,619萬元)、115.1億韓圜(約新台幣2.9億元)、24億1,900萬韓圜(約新台幣6,134萬元)。
南韓公平會認定23家業者在2003年12月至2018年12月間,合議操作南韓至東南亞進出口航線運價共120次,藉由導入及提高基本運價及各種附加費用哄抬運價,並隱蔽違反公平交易法事項。
據公平會調查,運價操作最初是由高麗海運、長錦商船等南韓主要國際海運公司同時提高南韓至東南亞、中國、日本航線運價,東南亞航運公司協會旗下業者及亞洲區內討論協定組織(IADA)旗下外商之後也加入操作運價行列。
調查報告指出,涉案業者會互相商議大型或主投標金額等,並約定互不搶貨,若貨主不遵守定好運費,貨物就會遭各家業者聯合拒絕裝船。
除23家海運商外,協助暗箱操作的東南亞航運公司協議會也遭罰1億6,500萬韓圜。
這次是南韓公平會首次實際對包括本國業者的海運商開罰,不過公平會審查委員原本建議最高開罰8,000億韓圜,但最終罰金只開出八分之一的962億韓圜,遭質疑懲罰太輕。
公平會表示,這次決議是聽取相關部會意見,考慮產業特性後的決定。南韓海運協會則發聲明對這次決議表示遺憾,並表示將提起行政訴訟。
(作者:廖禹揚;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