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克制食慾,電一下大腦沒副作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8 月 31 日 12:34 | 分類 生物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無法克制食慾,電一下大腦沒副作用


減肥關鍵仍在節制,即使有勇氣採氣球療法等侵入式手段,若無法持續抗拒食物的誘惑,什麼減肥方式都會前功盡棄,而控制力不夠,可能該懷疑是大腦訊號出問題。一群外科醫生在暴食症肥胖患者大腦植入一種設備,會檢測患者何時產生對暴飲暴食的渴望,然後立即發送小訊號阻斷渴望,讓患者不僅成功抑制食慾,體重也大幅減輕。

失控暴食症 (BED) 是最常見的飲食失調症,特點是頻繁暴食,暴飲暴食的人有進食失去控制的感覺,即使飽了也會繼續吃東西,通常與肥胖有關。雖然暴飲暴食後會感覺內疚和羞恥,但不會採取運動或下一餐少吃等補償性行為。

科學家認為,這種疾病的高風險因素包括家庭成員有飲食失調、憂鬱、酗酒或濫用藥物的病史,當事者屬於焦慮、自卑、強迫症或完美主義者,或是受到社會或工作的壓力,如芭蕾舞演員、模特或運動員,有些人是遭遇意外事件造成心理創傷。暴食症屬於嚴重精神疾病,一般治療方式只能用心理治療或抗憂鬱藥。

暴食症發作前大腦出現對特定食物的渴望,科學家認為,這種失控是大腦訊號失靈的結果,關鍵在參與處理快樂和獎勵、並與成癮有關的伏隔核。2018 年老鼠研究發現,大腦伏隔核獨特的低頻電活動,恰好在食物渴望前出現,但不會在正常、非暴食前出現。

研究人員刺激老鼠的伏隔核,試圖破壞與渴望相關的活動,並發現老鼠吃美味、高熱量食物明顯減少。這種記錄和刺激老鼠大腦訊號的設備需透過外科手術置在頭皮下方,電線穿過顱骨到達伏隔核,已取得醫療許可,可治療耐藥性癲癇。

賓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科學家研究,將設備和策略初步測試在人類身上。團隊隨訪兩名暴食症患者六個月,頭皮下植入裝置監測伏隔核活動。科學家觀察到患者第一次暴食前幾秒,伏隔核出現獨特的低頻訊號,每當設備感應到與渴望相關的低頻訊號,裝置就會自動向伏隔核傳遞高頻電刺激,試圖破壞與渴望相關的訊號。經過六個月治療,患者表示,飲食失去控制的感覺和暴飲暴食頻率急劇下降,每個人體重減輕 5 公斤以上,似乎沒有明顯的不良副作用。

這項研究是第一次使用深部腦刺激治療暴食症,但並不是第一個使用深部腦刺激解決渴望的研究。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洛克菲勒神經科學研究所 (WVU Rockefeller Neuroscience Institute) 科學家,正在研究使用這種深度刺激技術為緩解鴉片類藥物成癮的方法。賓州大學研究團隊表示,暴食症與其他神經精神疾病一樣,都是大腦活動發生變化,接下來將找更多受試者參與實驗,並追蹤長期數據。研究刊登於《自然醫學》期刊。

(首圖來源:Flickr/Tony Alte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