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強化對中限令,中國境內伺服器需求未來恐面臨負成長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12 日 16:35 | 分類 中國觀察 , 伺服器 , 網通設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美商務部強化對中限令,中國境內伺服器需求未來恐面臨負成長


美國對中國的禁令限制現已延伸打擊到 HPC 等領域如航太、車市及軍工。TrendForce 表示,就現階段而言,高階運算晶片的市場(包含 CPU、GPU 等)首當其衝,而提供相關儲存如 DRAM,NAND Flash 等業者也面臨潛在的供應影響。目前不僅包含中國境內業者,也延伸至相關的美系為主的供應商,其中仰賴高強度運算的伺服器領域業者將面臨較大的審視。

衝擊伺服器終端出貨

伺服器終端出貨方面,由於相關零組件供應商仍未得以確認中國境內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Baidu、ByteDance、Alibaba、Tencent的服務是否涉及軍事用途,因此在CSP簽署備忘錄承諾之前,零組件商對中國市場的出貨可能短暫遞延。但TrendForce認為,有鑒於目前CSP買方零組件庫存仍足夠,短期直接對全球伺服器市場出貨表現影響層面相對低,長期則視美國商務部規則演變而異。

而現階段因禁令受矚的兩家業者華為(Huawei)與中科曙光(Sugon),華為因先前已退出x86伺服器市場並轉為雲業務供應商,伺服器整機交付轉為其他國內OEM與外包的算力承租,因此並未受到本次制裁影響。但中科曙光因先前CPU禁令而轉為向AMD取得授權國產化晶片,恐在此次禁令顯著受到影響,2022年中科曙光在整體伺服器市場的市占率約2.3%;占中國市場約8.5%。

TrendForce認為,未來仍不排除相關中系OEM也有伺服器產品可能轉介至政府的超算中心,包含Inspur、H3C與Lenovo等在未來也會面臨更仔細的檢驗,且倘若影響加劇,恐會直接衝擊中國境內業者的產業鏈。雖目前商用伺服器雖未在直接管控清單裡,倘若未來美中摩擦持續延燒,不排除美國商務部將把更多潛在風險的中國伺服器OEM、CSP列入UVL清單,如列入UVL清單後無法於60天內自證,仍會被歸入實體清單,最負面的情況將是未來中國境內伺服器需求走勢將是負成長。

由於本次禁令所管控的主要集中在HPC領域,中科曙光受影響最大的原因是伺服器代工均提供給政府部門,含超級電腦、軍事航太、政府機房等。中國有8個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坐落無錫中心的超級電腦正是中國自研晶片重鎮,含自研神威太湖之光。美國商務部不斷加強管控力度,未來中國超算技術與自研能力將受重大打擊。

衝擊GPU、CPU領域

使用高階顯卡的業者主要集中HPC領域,若以CSP而言,中國業者以阿里巴巴、百度使用量最具規模,用量占中國GPU市場比重高達60%。8月底禁令以前,中國CSP業者採購就需遞交購貨申請,但禁令後直接無法申請,以買方手上庫存水位仍高、通路貨源充足下,預估至2023上半年需求都不會有影響,長期卻備受挑戰。此次禁令是明確禁止HPC等超算中心用途,故TrendForce評估將會直接影響超算中心使用GPU的伺服器,亦占中國GPU市場比重高達30%。

晶片算力管制部分,本次新增ECCNs 3A090、4A090,所述TOPS計算出的處理性能合計4,800以上算力晶片遭限制。GPU通常直接輔助執行複雜運算,輝達(NVIDIA)A100 PCIe Gen4版、超微(AMD)MI250 OAM Module版皆超過4,800,未來高算力新產品受限下,打擊中國伺服器加速運算發展。

不過,伺服器CPU 大多數產品算力普遍低於禁令條文,唯天津海光等中國國產晶片恐面臨直接限縮,其他如英特爾(Intel)、超微伺服器一般類CPU不受禁令規範。現階段英特爾、超微將與中國相關業者簽署備忘錄,確保相關產品不能用於軍用、超算領域才能出貨。以現今伺服器CPU來說,常用的英特爾Ice Lake CPU系列算力皆未達限制範圍。

衝擊記憶體領域

三星(Samsung) 與SK海力士(SK Hynix)也暫停供貨中科曙光,若中科曙光能明確規範記憶體未用於超算、國產伺服器產品(例如搭載中國製CPU)等,出貨將能達成共識。長期來看,韓系業者正評估是否須要各客戶有書面承諾,避免所採購的記憶體產品用於超級電腦,故在文件簽署之前,恐會影響一部分記憶體出貨。且業者普遍認為,市場存貨仍相對充裕,短期對市場不會有實質上傷害。以SSD而言,用量最大屬仍維繫於AI / DL(Deep Learning)的範疇,因伴隨DL訓練的資料,多要存在較快速便捷的SSD,以便推理,故此次禁令若無法與買方達成協議停止出貨,恐加劇中國伺服器業者AI / DL領域發展,不排除大幅降低國際廠商企業級SSD的市場滲透率。

衝擊網通領域

由於網通領域中系供應商銜接良好,評估衝擊程度較輕的原因有三。第一,網通供應商不勝枚舉,不乏中國廠商,對關鍵零組件需求程度較小,中系供應商應能銜接。第二,主流製程仍屬成熟製程,未來擴張較不受限制。第三,從供應商出貨角度看,經代工廠組裝封測後,最終產品通路多元,難界定終端是否為軍事用途。但以長遠影響角度分析,未來中國廠商高機率優先採用中國本地供應鏈,以確保供貨無虞,無疑加深其他供應商出貨至中國的阻力,故需另闢多元出貨管道才能穩固市占率。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