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斥資打造元宇宙最不缺的就是爭議。支出龐大、股價下跌、回報甚微,VR 平台連自家員工也不想玩,投資者抱怨不絕於耳,旁觀吃瓜者還是搞不懂元宇宙定義。現在 Meta 旗下 Instagram,又要走上荊棘之路,進軍元宇宙拼圖之一:NFT。
近日 Meta 又有關於 NFT 的大動作:創作者能在 Instagram 自己製作 NFT,出售給平台內外粉絲。到時創作者會收到點對點工具包,內含從 NFT 建立(先支援 Polygon 區塊鏈)到 NFT 展示和銷售整套流程。NFT 轉售時,創作者也能獲得分成,比例從 5% 到 25%。
▲ NFT 銷售購買頁面。
攝影師 DrifterShoots、視覺藝術家 Ilse Valfré 等少數美國創作者是第一批先鋒,等他們測試完,Instagram 再推廣到更多國家和使用者。粉絲可直接到 Instagram 買 NFT,走傳統應用內購買模式,即用信用卡或第三方支付,之後 NFT 就可存入數位錢包。但仍需上繳應用商店費用,包括備受爭議的 30%「蘋果稅」。
銷售 NFT 是又一條賺錢之路,至少目前 Instagram 沒想從創作者身上挖錢。Meta 表示,2024 年前不會收取建立或銷售 NFT 的費用,還會功能上線時為買家支付區塊鏈 Gas 費,開業迎賓,服務到位。
Instagram 入局 NFT 並非空穴來風。5 月 Meta 允許少數使用者在 Instagram 頁面(包括動態、Story 和私訊)免費展示或說「炫耀」自己的 NFT。原理是 Instagram 從開放區塊鏈(如以太坊)收集數據,使用者將數位錢包與 Instagram 連動,Instagram 就可根據這些數據將 NFT 和用戶連起來。
當使用者發出 NFT,Instagram 會幫忙加上閃光特效,並顯示此 NFT 詳細資訊,展現此 NFT 是真的,只為你才有。如果閃光特效不夠醒目,Instagram 還計劃加上 AR 技術,用 Story 展示 3D 版 NFT。
近幾個月 Instagram NFT 展示功能逐漸開始,支援區塊鏈、錢包、地區越來越多,且和 Facebook 同步,使用者就不必分享兩次。到目前 Instagram 的 NFT 展示功能支援以太坊、Polygon、Flow、Solana 區塊鏈,相容錢包有 Rainbow、MetaMask、Trust Wallet、Coinbase、Dapper 和 Phantom。
Instagram 還增加可展示 NFT 類型,影片 NFT 也能賣。但只做 NFT 展示的話,只有行銷功用,總給人二線感。這次 NFT 工具包才是 Instagram 第一次嘗試直接與 NFT 市場競爭。儘管 NFT 年初就陷入低迷,照 Meta 說法看的是 NFT 未來可能性──目前才約 4% 美國成年人有 NFT。
Meta 也承諾「讓 NFT 在 Instagram 更易於本地使用」。理想情況是如此,因還在小範圍測試,還沒看到 Instagram 建立 NFT 流程為何,至少金融科技主管 Stephane Kasriel 點出實情:「Web3 有很多複雜體驗,為了廣泛採用,需要更簡單的用戶體驗。」
這和蘋果最近為 iOS 制定 NFT 規範類似,雖然還是有 30%「蘋果稅」和許多限制,讓 NFT 新創叫苦,但應用內購買本就是使用者熟悉的方式,App Store 不支援加密貨幣支付也強制降低門檻。如 Polygon Studios 首席執行長 Ryan Wyatt 所說:
Instagram 創作者有機會透過 Polygon 支援的 NFT 獲利,對創作者經濟和 Web3 都是分水嶺。可存取性仍是吸引新使用者加入 Web3 的最大障礙,如果過程更容易、更快速、更便宜,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不只 Instagram,社群媒體紛紛入局 NFT
Instagram 支援 NFT,代表社群媒體平台大舉推動 NFT。Stephane Kasriel 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指出,Meta 看到的是數百萬創作者透過平台創造和出售 NFT,數億甚至數十億用戶經過平台收集 NFT。從長遠看,Meta 可能會用 NFT 支援元宇宙數位商品市場,祖克柏本就計劃十年內建設出可用的虛擬形象世界。
不管目標一致與否,布局 NFT 的社群媒體也不只 Instagram。1 月 Twitter 允許使用者將 NFT 設為個人頭像,並提供「NFT 頭像認證」。
首先需擁有貨真價實的 NFT,也就是加密錢包持有 NFT;再來必須訂閱每月 2.99 美元的 Twitter Blue 服務,才能將加密錢包連結 Twitter 帳戶,由 Twitter 向錢包地址發送驗證要求。滿足條件後,NFT 收藏家就會有相當高辨識度──頭像邊框是六邊形,而非一般圓形,高調告訴所有人這 NFT 是我的。加密錢包空空的使用者可看六邊形 NFT 頭像的詳細資訊,如 NFT 描述、集合、屬性、合約位址等。
Twitter 當時發言人表示:
Twitter 是人們談論關心之事的地方,通常也是人們第一次體驗加密和 NFT 的地方。 人們將 NFT 當成身分和自我表達,以及加入社群和 Twitter 對話的方式。
常被詬病「不就是張 JPG」的 NFT,成為彰顯身分地位和加密菁英抱團途徑,創作者推廣和銷售 NFT 也有管道,但這還不是 Twitter 對 NFT 至 Web3 的願景。4 月馬斯克成為 Twitter 最大股東時,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 CEO Sam Bankman-Fried 提供一些「Web3 改造」建議,包括推文鏈式加密、讓推文貨幣化並收費每條推文等。或許未來,不只六邊形頭像,看到的每樣數據都會標上明晃晃的價格。
同為社群平台的 Reddit,7 月推出與獨立藝術家合作的限量收藏頭像(Collectible Avatars)。Collectible Avatars 基於 Polygon 區塊鏈,Reddit 內外皆可使用,每種設計都有多組頭像待售,且每個頭像都有編號。儘管 Reddit 避免使用 NFT 這詞,但這些頭像就是 NFT。
不過使用者不需用加密貨幣購買頭像,頭像價格固定,可用美元等法幣購買。但為了存儲和管理頭像,使用者需使用 Reddit 區塊鏈錢包「Vault」,之後也可於 OpenSea 等二級市場買賣頭像。
當使用者將收藏頭像設為頭像時,評論區會有發光特效,類似 Twitter 的六邊形、Instagram 的閃光,總之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迴響頗熱烈,目前近 300 萬使用者持有數位資產。
支援 NFT 時往往需要自陳初衷,Reddit 答案是為了賦權藝術家,讓藝術家「創作和銷售作品,並有權從二次銷售賺到版稅」。和 Instagram「不食人間煙火」承諾不同,Reddit 銷售頭像分成只 5%,用於鑄造、區塊鏈費用及支援創作者計劃,剩下的都給創作者。
從星巴克到 Instagram,粉絲經濟的新玩法
走過熱熱鬧鬧的 2021 年,NFT 漸漸不特別了。雖使用區塊鏈技術證明數位藝術和商品真實性和擁有權,但也常視為受詐騙和市場操縱的投機泡沫。1 月市場觸頂後,NFT 交易量下降 90%。
為什麼 NFT 低潮時 Instagram 反要入局?除了看好 NFT 的未來,現實問題是 Meta 需要新收入。Meta 第三季利潤暴跌 52%,開發 VR / AR 技術的 Reality Labs 部門今年虧損 94 億美元,因祖克柏不顧一切押注元宇宙,華爾街對他似乎失去信心。另一方面全球經濟放緩、蘋果隱私政策更新、TikTok 競爭加劇,都影響 Meta 賴以生存的廣告收入。
不難理解為什麼 Stephane Kasriel 說關注 NFT,是平台吸引創作者及粉絲的戰略:NFT 用處之一,就是將無法商品化的東西變成商品,補完創作者商業模式,將藝術或服務貨幣化,吸引更多有影響力的創作者留在 Instagram,使更多年輕使用者願意搬家過來,也是數位時代粉絲經濟的新形式。
Stephane Kasriel 認為,新數位經濟需要比網路更有操作性和便利性。現在創作者的挑戰是,與粉絲的關係「鎖定」在特定平台,跨平台的區塊鏈和基於區塊鏈的 NFT,可幫助創作者打造量身訂做的粉絲體驗,讓人們買的商品、服務和體驗可於各平台間自由流通。雖然 Instagram「藍圖」還沒有細節,但可參考星巴克的玩法。
9 月中旬星巴克公佈會員 NFT 計劃「Starbucks Odyssey」,NFT 可交易轉讓,並有各種會員福利,如線上咖啡製作教學、藝術家聯名商品,以及受邀參加星巴克臻選烘焙工坊活動,甚至前往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農場參觀。
從 Instagram 到星巴克,抽象的 NFT 就像各種「數位門票」,NFT 本身有收藏性、可流動,也能解鎖更多社群體驗,既為創作者或品牌創造更多收入可能,也給粉絲或使用者更多加值服務。
幫助 Instagram 創作者賺錢方面,有功用的也不只區塊鏈。1 月 Instagram 開始測試創作者訂閱功能,請少數符合條件的 Instagram 美國創作者參與,粉絲可支付月費取得獨家內容,包括專屬直播、Story 和紫色徽章。近日 Instagram 提供部分美國創作者「gifts」功能,類似平台貨幣,用於短片功能 Reels,粉絲可購買星星(stars)來打賞創作者,45 顆星星 0.99 美元。
如 Instagram 負責人 Adam Mosseri 去年所說,Meta 不再將 Instagram 視為圖文應用,而視為娛樂應用。創作者要賺錢,無論透過品牌合作、平台收益分享計劃等傳統方法,還是打賞「星星」和出售 NFT。NFT 是不是鏡花水月不重要,因可支撐真金白銀的粉絲經濟,只要有人願意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