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關閉最大學術資料庫「知網」,海外研究陷困境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4 月 06 日 7:40 | 分類 中國觀察 , 開放資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關閉最大學術資料庫「知網」,海外研究陷困境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最大的學術數據庫「知網」日前以數據出境新法為理由,向多所外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發出通知,從 4 月起取消他們的部分訪問權限。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表示,這是中國與外界的進一步脫鉤,也將使研究中國的工作難上加難。也有學者認為,這似乎表明中共希望透過控制資訊來影響外國學術界如何描繪中國。

報導指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圖書館表示,該校在3月17日收到來自中國知網學術數據庫(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管理方的通知,表示從4月1日開始,他們將無法造訪部分數據庫。

加州聖地牙哥分校圖書館公關部經理艾普爾(April Green)表示,加州聖地牙哥分校是受影響的學術機構之一,學校在4月1日後還可以訪問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但其他數據庫的訪問權限則被取消。

日前《日經亞洲評論》報導也指出,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包括香港城市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台灣中國文學與哲學研究所的圖書館都已經陸續收到通知,有關這些學術機構對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CNKI)的訪問權將從4月1日因確保「跨境服務符合法律規定」將有所變動。

「知網」為海外中國研究學者重要資料來源

報導指出,目前有不知多少學術機構受到影響,但至少十幾家機構已經向《日經亞洲評論》證實有收到通知,外國訂戶的數量則是不明。

中國知網數據庫是建置於1999年,是中國最大的學術數據庫。該數據庫儲存了從1915年至今的中國政府報告、學術期刊和論文,涵蓋政治、經濟、人文和社會科學、科技等諸多領域。對於那些無法親自到中國圖書館查閱資料的研究者來說,知網數據庫提供的資源對他們的研究格外重要。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院長曾銳生表示:「目前所知的狀況仍少,還不知如何因應,知網沒有表明哪些數據庫可能永遠也不會再開放。」曾銳生表示,若按目前發展,海外的研究人員仍可以透過親自到訪中國研究機構來獲取這些資料。「但這也表示他們能被接受為訪問學者之前,必須經過中國學術機構的審查」,而按照習近平的規定,這些機構都必須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高級經濟分析師馬克·維茨克(Mark Witzke)也表示,雖然他本人不直接使用知網,但是他閱讀的很多研究和參考數據實際源頭都來自知網(CNKI)。

馬克·維茨克解釋,「現在獲得中國的可靠數據越來越難,這只是最新例子,若沒有可靠的數據和研究,就很難真正了解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

企圖控制訊息來影響海外學術界描繪中國

曾銳生表示,這似乎表明共產黨希望透過控制訊息來影響外國學術界如何描繪中國。透過確保外國研究者不能獲得某些資源,就不能以批判的眼光描繪中國?

美國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則認為,這實際上體現了中國領導層目前的思維模式。林培瑞表示,「中國共產黨的發言人經常指責美國抱持『冷戰思維』,但沒有什麼比阻止政府報告和學術論文的跨境自由流動更能體現冷戰思維了。」

在習近平上台後,外國學者獲取與中國相關資訊的管道越來越少。《日經亞洲評論》指出,包括中國「天眼查」等商業數據平台需要使用VPN才能從外國進入訪查。而在香港,由西方研究中國的學者開設、擁有全面報刊雜誌存檔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也在反送中運動後,於2021年1月被併入香港中文大學總圖書館,引發外界對其館藏完整性的擔憂。

榮鼎集團分析師維茨克強調,知網不僅用於關注中國的問題,它還是中國學者的論文和其他學術著作的資料庫。如果中國以外的學者無法進入,這會對學術交流產生相當大的寒蟬效應,這將對中外學者的交流帶來負面影響。

(本文由 中央廣播電台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中國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