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稅季節即將開跑,隨著疫情解封,今年報稅期限可能無法像過去幾個年度展延到 6 月底,而今年綜所稅制相較前年的差異,因為這幾年通貨膨脹的影響,部分扣除額因為物價指數的調整而略有增加。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資深會計師王瑞鴻分享,今年報稅時綜合所得稅除了增加免稅額及扣除額外,基本生活費及稅率級距也約略變動,預估相同所得,今年報稅時可能會比去年少繳一點稅,建議提早做好報稅的相關準備,留意報稅時限及新規範,並注意三大減稅小紅包。
一、提高基本生活費與一般免稅額
考量去年度仍受疫情影響與大環境通膨等因素,今年度的基本生活費調整至 19.6 萬元;一般免稅額則提高 4,000 元,從之前的 8.8 萬調升為 9.2 萬。
二、雙薪家庭撫養子女標準扣除額提高
王瑞鴻特別舉例,假設父母扶養兩名念國小子女,夫妻倆薪資所得為各 70 萬元、全年所得 140 萬元,並選擇採用標準扣除額,兩個年度相比,由於今年有相關扣除額及免稅額的調整使應納稅額有約略減少。
三、調整退職所得定額免稅金額
除前述相關免稅額及扣除額外,今年的退職所得計算因為反應物價指數的變動而有所調整。
COVID-19 相關紓困措施
雖然目前疫情已成為常態,但財政部考量執行業務者及其他所得者因去年度普遍仍受疫情影響而收入減少、費用增加,使費用占收入之比重提高,因此今年報稅時,執行業務者適用的費用率也有所調整。
其中「醫事人員」各項收入適用的費用率得直接按原本費用標準 118.75% 計算,而 「非醫事人員」部分只要 111 年度收入較「110 年度、109 年度或 108 年度任一年度」減少達 30% 者,其費用率得按費用標準 112.5% 計算,以合理反應業者受疫情影響的營運情形,並適時減輕其所得稅負擔。
此外,由於民法從 2023 年將成年年齡下修到 18 歲,而今年五月是申報 111 年的綜合所得稅,所以今年並不受民法下修成年年齡的影響,因此納稅義務人務必要特別注意,以免提前誤用相關規定導致有短漏稅的情事發生。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