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可能致病,科學家設法改善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6 月 30 日 7:5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可能致病,科學家設法改善


台灣 2000 年 WHO 公告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到 2020 年,自然傳播(野生型)的小兒麻痺病毒連在非洲也絕跡。目前全球小兒麻痺病例主要發生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國,每年僅約百餘病例。小兒麻痺能幾近絕跡,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功不可沒。但讀者可能不知,預防小兒麻痺的口服疫苗卻在過去一年於 23 國導致 665 起小兒麻痺病例(疫苗衍生小兒麻痺,vaccine-derived polio)。

先聲明,台灣較不可能發生疫苗引起的小兒麻痺。因台灣全面早銷毀可能導致小兒麻痺的口服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使用不含活病毒的注射式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口服疫苗雖具危險性,但因方便大規模接種,購買成本又低,仍是經濟弱勢國家的首選。

口服疫苗的風險來自疫苗病毒仍具活性,優點是口服後會在人體腸道內繁殖增生,因此只需小量疫苗病毒即可有效刺激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力。但病毒複製時可能發生突變」恢復致病力,是其最大缺點。口服疫苗每接種100萬人約3兒童會發生疫苗衍生的小兒麻痺。

小兒麻痺病毒與流感及新冠病毒一樣,同為RNA病毒,繁殖複製過程都較容易產生變異而出現變種病毒。十多年前,科學家基於對小兒麻痺病毒的知識,著手改善口服疫苗容易恢復毒性的缺點,一方面使病毒RNA複製酶( RNA polymerase)出錯機會降低,另一方面改造病毒須累積更多突變才能恢復毒性。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得到更安全、又提供相當保護力的口服疫苗nOPV2。2021年3月至今,新型口服疫苗在全球30國使用,並接種超過6億劑。已審查的3億7千多萬劑次nOPV2紀錄,疫苗造成小兒麻痺明顯更少。

小兒麻痺共有三型,nOPV2僅預防第二型小兒麻痺。由於nOPV2成功,美英兩國科學家積極開發新型第一及第三型口服疫苗。新型疫苗小鼠試驗結果顯示與nOPV2一樣穩定,突變機率低很多,且誘發免疫保護力的效果也不遜色。目前這兩款新口服疫苗已在健康成人初期臨床實驗過,以評估人體使用安全性及誘發免疫反應的效果。

(首圖來源: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