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住院」是未來趨勢,但照顧者及法規都需要配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12 日 0:00 | 分類 醫療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居家住院」是未來趨勢,但照顧者及法規都需要配合


生病住院,意味著必須離開最熟悉的家,盥洗、起居都不方便,連睡眠也易受干擾。如果家裡能有適當的醫療設備,醫師又能透過視訊問診或到家中進行醫療行為,對病患及照顧的家人而言將是一大福音。

2020 年春天,住在美國威士康辛州、已有多種慢性病的查德因蜂窩組織炎而前往梅奧診所(Mayo Clinic)掛急診。他很害怕再次住院,幸好院方表示他有資格參加一項新的「居家住院」(hospital-at-home)試驗計畫,院方將在他家設置適當的醫療設備,並派遣醫師探視。查德非常樂意接受這個安排,因為他討厭住在醫院。

他的太太克萊爾也很感興趣,因為查德住院期間,她必須在工作、照顧兩個孩子以及醫院探病之間不停奔走,這真的太累了,也許居家住院會讓她有機會喘口氣。因此他們選擇參加了試驗計畫。其實,居家住院是美國醫療保健領域發展最快的試驗之一,目前適用於需要醫院提供護理、但病情穩定可以在家接受護理的病患。 

讓照顧者參與決策過程

COVID-19 疫情期間,居家住院的概念變得更受重視,許多醫院紛紛加入實施。研究顯示此措施也可提供良好的照護品質,並節省醫療費用。但有些負責照顧患者的家庭成員表示,即使有定期探訪的醫護人員提供協助,他們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和壓力。他們可能需要協助病患一些日常的活動,例如拿水、幫助他們翻身、更換衣服或上廁所等。或許是這個原因,大約有 10% 至 62% 的病患拒絕參加這類計畫。

因為照顧者在居家住院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專家建議,應讓照顧者充分了解他們所面臨的情況。一些居家住院計畫已經開始讓照顧者參與決策過程,確保他們清楚了解醫療的過程。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援助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CMS)正考慮明確規定照顧者的責任,使他們更關注病患的需求和健康狀況。

台灣疫後醫護人力減少,再加上高齡人口持續上升,有專家推測以後看診、住院恐成難事,有可能未來除非是極為嚴重的疾病才能住院,其餘需以「居家住院」模式代替。健保署已積極推動居家住院,預計今年 9 月擴大辦理居家整合照顧計畫,並設法放寬管制藥品居家使用的可能性。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