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用的 AI 正跟你搶水喝!Google、微軟進駐蓋「耗水怪獸」,台灣竟然零防備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8 月 13 日 10: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伺服器 , 環境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你愛用的 AI 正跟你搶水喝!Google、微軟進駐蓋「耗水怪獸」,台灣竟然零防備


自從去年底 ChatGPT 橫空出世在一般使用者面前,AI(人工智慧)就持續穩坐今年市場的熱門關鍵字。但幾個月過去,新的事實也隨之浮現:使用 AI 對地球環境來說,並不是毫無代價。

一億人瘋問ChatGPT問題
資料中心需要更多水降溫

根據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電機工程系的研究,問ChatGPT 20個到50個問題,就會消耗掉500毫升的水。而如今ChatGPT在全世界,活躍用戶已超過1億人。

先不論全球用戶向AI提出多少問題,光是OpenAI訓練GPT-3模型,一個月就要消耗70萬公升的水,相當於1萬3千人的月飲水量,而且天氣越熱,資料中心就需要更多水冷卻。加州大學指出,若將同樣的訓練移到亞洲進行,耗水量會再增加兩倍。

為何耗水?因為所有的網路行為都要經過伺服器,為避免運算過熱,承載這些伺服器的資料中心,大部分的冷卻系統依靠水,將熱空氣通過冷水,產生水蒸氣後降溫。

「人們沒有意識到網路成本真實存在,」西班牙環境團體「你的雲端使我的河乾枯」發言人戈麥斯(Aurora Gómez)告訴彭博,「我們不知道觀看可愛貓咪影片會消耗多少水」。

我們正面臨一個可怕的情況:全球氣溫屢創下歷史新高,生成式AI卻讓運算量百倍成長,讓資料中心更加供不應求。

根據美國上市商業地產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統計,今年第1季,矽谷資料中心的空置率降到歷史低點,而且,租金比去年同期上漲逾四成。

對科技巨頭來說,當務之急是為資料中心尋找合適地點,而台灣正是首選之一。

「台灣具備地理優勢,多條連接美國和亞洲的深海電纜都經過此處,使台灣成為資料中心日益重要的地點,」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向《日經亞洲》表示。

根據《商業資訊》的報告,台灣確實是亞太區主要樞紐之一,共連接14條深海電纜,也串聯歐洲、中東、非洲地區。

去年10月,亞馬遜在台灣完工的「本地雲」(Local Zone)設施,屬於小型資料中心;Google則是2013年就在彰化建起大型資料中心,後續又在台南、雲林收購逾40公頃的土地,預計再建兩座,將比彰化規模更大;微軟則選定桃園,預計在明年完工一座大型資料中心。

Google、微軟相繼進駐
台灣卻無配套管制

資料中心有多耗水? 根據Google 7月發布的環境報告,去年旗下28座資料中心,共耗水196億公升,其中八成自淡水提取,等於全台灣一年飲水量,平均每座年耗水量相當於82萬人的年飲水量。

但台灣對這一座座耗水怪獸,卻是毫無防備。「國外都是用PUE(電力使用效率)管制資料中心,但台灣現在還沒立法,」一名參與資料中心用電評估的台電員工透露,「現在(正討論的)有兩種管制方式:一是針對資料中心提高電價、二是限制進駐規模,是比較有用的做法。」

另一方面,新加坡則為了護水未雨綢繆。它在2022年的市場比較報告中,被房地產顧問龍頭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視為全球第二優異的設廠地,但新加坡擔心資料中心的耗能過大,直到去年才解除2019年以來的設置禁令。

新加坡要求要進駐的資料中心,PUE必須小於1.3;針對用電規模大於十百萬瓦(MW)的資料中心,則限制申請量,並鼓勵研發綠色資料中心,同時要求企業在申請時說明經濟效益。

資料中心耗能可觀,管制用電只是基礎,各國也進一步要求用水規範。比如歐盟就規定,資料中心於明年3月起,要揭露用水資訊。

反觀台灣,目前就連測量PUE的公允機構都不見蹤影,用電效率、准入規模也都未予規定,連第一步的進駐管制都難以落實。即使台電對資料中心提高電價,仍遠低於國際電價水準,對於延緩建設仍緩不濟急。

雖然科技巨頭也努力研發節能的冷卻技術,但成效有限。微軟的Natick計畫,在2018年將伺服器投入海底冷卻,但離商業化仍有距離;Google雖然在2011年就曾嘗試以海水做為冷卻水,但是需要特殊管線防海水腐蝕,成本較高,目前仍大部分仰賴淡水。

除了海水,Google也希望透過水循環技術返還冷卻用水,目標是到2030年,還水量大於耗水量;微軟、亞馬遜也持續提升用水效率,但目前技術進步仍追不上數據成長量。

用AI省下的時間,是犧牲大量的水、電資源交換而來。若無妥善的設廠與使用規範,AI恐將淪為另一隻人類創造出的搶水怪物。

(作者:楊乃錚;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轉載;首圖來源:Image by Freepi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