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十年艱苦奮鬥,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正式下水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28 日 11:53 | 分類 科技政策 , 軍事科技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近六十年艱苦奮鬥,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正式下水


總統蔡英文今日出席台船公司高雄廠房,出席首艘國造潛艦下水典禮,並正式命名為「海鯤號」,為台灣籌獲潛艦近六十年的艱困處境劃下句點,邁向潛艦自主的新里程碑。

海鯤號雖然因為機密關係,在典禮中採正面陳列,無法看見艦尾和螺旋槳部位,艦首包括魚雷管等部位也以巨大尺寸國旗覆蓋,在一定程度上將艦體設計外露程度減少。

不過以先前台船公布的資訊,海鯤號艦身長約 70 公尺、寬約 8 公尺、潛航排水量為 2,500~3,000 噸等級,為了方便在水深較淺的台灣海峽中坐底埋伏,尾翼將採取 X 型而非十字型設計。

水平帆則位於帆罩上,由於海鯤級設計期間受到英國顧問建議,因此帆罩外型與機敏級(Astute Class)核動力攻擊潛艦相當類似。

國軍努力籌獲潛艦近六十年,終於取得重大成果

台灣從 1969 年前總統蔣經國時期,變向美國表達採購 10~12 艘潛艦意願,但多次被美國已潛艦為攻擊性武器為由拒絕。

1963 年海軍與義大利廠商簽約採購 2 艘 SX-404 級微型潛艇,命名「海昌計畫」,隔年並改為由台灣自行製造,計畫被美國得知後也因此讓台灣獲得丁鱥級潛艦(Tench Class)帶魚號(US Cutlass),和巴勞鱵級(Balao Class)單鰭鱈號(USS Tusk)移轉給國軍,分別命名為海獅和海豹號,作為訓練潛艦人員使用。

由於海獅海豹號在接收當時也已處於服役末期,因此為了提升水下戰力,國軍在荷蘭出現經濟危機時,秘密開啟「劍龍計畫」與其接觸採購 6 艘劍魚級潛艦(Zwaardvis Class),但在首兩艘艦交付後消息曝光,中國強力施壓荷蘭政府,後續 4 艘採購案也因此無疾而終,而海獅、海豹和兩艘劍龍級數十年來就是台灣僅有的水下戰力。

1994 年前總統李登輝也再度向美國表示採購潛艦意願,但仍被以攻擊性武器為由拒絕,直到 2000 年美國前總統布希上任,首次同意協助台灣獲得 8 艘柴電潛艦。

不過時任總統陳水扁編列的潛艦軍購預算,因在野政黨極力反對而被阻擋多年,直到 2007 年軍購預算雖然通過,但潛艦採購費用遭到刪除。

外購多年未果,堅定潛艦國造決心

前總統馬英九在任期間,政府再度向美國要求協助採購柴電潛艦,但時任美國總統歐巴在任期間未有正面回應,因此時任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認為國軍無法再繼續等待,必須開啟潛艦國造計畫,命名為「海昌計畫」。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強力支持海昌計畫,海軍 2016 年首度編列潛艦第一階段預算約 30 億元,台船公司並成立「台船潛艦發展中心」,讓潛艦國造案正式上路。

2017 年國防部、中科院和台船公司簽署潛艦國造備忘錄,並由美國協助取得美國、法國、西班牙等多國潛艦技術、設計和顧問人力資源,並得到國務院核准獲得「紅區裝備」中的機密技術轉移。

2019 年 4 月至 5 月期間,台船正式開始進行潛艦廠房動土以及船身鋼材切割工程,並預計在 2024 年下水,期間雖然遇到全球疫情、烏俄戰爭等影響,多次傳出下水期程可能延後消息。

不過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號仍然如期在今日順利舉行下水典禮,總統蔡英文表示這是國防自主政策的重中之重,海鯤號接下來將會進行一系列的測試,預期能在 2025 年達到初始作戰能力。

潛艦小組召集人黃曙光前日表示,計畫在 2025 年完成 3 艘國造潛艦,2027 年完成 4 艘,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樂觀其成。

在目前中國解放軍壓力日漸龐大的情況下,國造潛艦將為國軍水下戰力帶來飛躍性的提升,有效反制解放軍在衝突爆發期間試圖從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封鎖台灣海上運輸的行動。

(首圖來源:王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