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長 40 年花費逾 90 億美元保育,哥倫比亞河鮭魚處境仍糟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0 月 03 日 13:00 | 分類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 自然科學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時長 40 年花費逾 90 億美元保育,哥倫比亞河鮭魚處境仍糟


雖然美國在哥倫比亞流域投入超過 90 億美元,時間長達 40 年保育魚類,但奧勒岡州立大學研究顯示,野生鮭魚和虹鱒的處境並沒有改善。

研究顯示,雖然人工魚孵化場鮭魚數量增加,但野生數量沒有淨成長,這幾年水力發電、過度捕撈和人類活動讓情況更糟,奧勒岡州立大學研究顯示,40 年來大眾挹注哥倫比亞流域的野生鮭魚、硬頭魚保育,加上通膨共約 90 億美元,卻沒有讓魚群數量顯著增加。

奧勒岡州立大學農業科學學院應用經濟學教授 William Jaeger 分析 50 年資料,指出半世紀以來,哥倫比亞河流域的帝王鮭、虹鱒、銀鮭和紅鉤吻鮭魚群承受頗大壓力,從過度捕撈到 1938 年水壩落成,農業、伐木、採礦和灌溉等人類活動也造成地形變化和棲息地退化。

過去高達 1,600 萬條鮭魚和虹鱒會從太平洋洄游到邦納維爾水壩(Bonneville Dam)上游,但 1970 年代魚群的數量不到 100 萬條,因此政府開始介入。1980 年《西北電力法案》要求,除了發電和其他目標,必須考量到魚類和野生動物環境生態,法案還包括西北電力與保護理事會,制定保育計劃。

Jaeger 表示,1990 年代後復育工作成本和規模顯著增加,哥倫比亞流域 12 種鮭魚和虹鱒被《瀕危物種法》列為受威脅或瀕危物種。研究人員表示,以通貨膨脹調整後的 2020 年計算,大眾保育支出超過 90 億美元,還不包括地方政府和非政府機構支出資金。

很多人長期擔心缺乏鮭魚和虹鱒恢復的證據。但問題之一是,大多評估復育的研究都審查特定物種、生命階段或地理區域的個別項目,無法做更廣泛的流域層面推論,根據邦納維爾大壩的魚群洄游資料,答案顯然不讓人滿意。

 Jaeger 表示,西北電力和保護理事會目標是 2025 年,流域內野生鮭魚和虹鱒數量增加到 500 萬,但 2010 年代,邦納維爾大壩的成魚年回報率平均不到 150 萬條。

Jaeger 補充,雖然孵化場魚群有助增加流域成魚的總數量,但由於遺傳、疾病與棲息地競爭、食物競爭與孵化魚會捕食野生魚群等,孵化場對野生族群帶來的也不盡然是優點。團隊研究海洋條件和其他環境變因、孵化場族群、孵化場魚群存活率及保育支出等,指出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對野生魚群有積極淨效應。

(首圖來源:Flickr/NPS Climate Chang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