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中國布局海底採礦,恐擴大主宰錳鈷鎳等稀有金屬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10 月 20 日 15:15 | 分類 國際貿易 , 材料、設備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華郵:中國布局海底採礦,恐擴大主宰錳鈷鎳等稀有金屬


海底富含的錳、鈷、鎳等是電子、清潔能源產品乃至武器的關鍵原料。中國在聯合國將放行的商業海底採礦所取得獨家探勘、開採權領先各國,美國則嚴重落後。

《華盛頓郵報》指出,中國最先進的海洋綜合資源調查與深海探勘船、5,100噸的「大洋號」今夏啟航前赴日本和夏威夷間一片約7萬3,100平方公里的太平洋海域。中國在當地擁有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s)的獨家探勘權。

多金屬結核是靜臥海床數百萬年、馬鈴薯大小的岩塊,富含從電動車到先進武器系統等當今各項產品不可或缺的錳、鈷、鎳、銅等金屬,價值匪淺。當前無論在深海或位於牙買加首都金斯敦的聯合國海底監管機構國際海床管理委員會(ISA),都能看到北京積極著力。

國際海床管理委員會目前授予30張探採執照,中國已有五張居各國之冠,這是為最快將於2025年開始的深海採礦所做準備,屆時中國可在已取得獨家開採權、面積約23萬6,200平方公里的國際海床作業。中國的獨家開採面積,約占國際海床管委會發照總面積的17%。

國際海床管委會發出的30張執照分別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中洋脊,以及位於墨西哥和夏威夷間的太平洋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 Clipperton Zone)4個區域,可在當地以最新技術探勘、開採海床。

30張執照分別為19張供開採多金屬結核、七張開採多金屬硫化物(Polymetallic sulfides,海底火山口附近的土丘,含銅、鋅、金、銀)、四張開採鈷結殼(cobalt rich crust,海底山脈上的硬化岩石層,含高濃度的鈷、錳和鎳)。

華郵指出,海底正成為下一全球資源競爭戰場,而中國將占據主導地位。海中這些稀有金屬儲量據信是陸地的好幾倍,這類稀有金屬對當今幾乎所有電子產品、潔淨能源產品和先進晶片都至關重要。隨各國相繼訂定減排目標,對這些稀有金屬的需求勢必暴增。

中國目前已控制全球約95%的稀土供應、生產四分之三全球所需的鋰電池。海底採礦開展後,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潔淨能源等新興產業的宰制。海底採礦也讓北京取得與美國競爭的有力工具,中國今夏限制鎵、鍺出口,就是將珍稀金屬武器化一例。

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的中國事務高級研究員傅瑞珍(Carla Freeman)說:「若中國成為海底採礦龍頭,就真猶如手上有21世紀綠色經濟所需全部關鍵金屬的鎖鑰。」

聯合國授予採礦區域不到國際海底總面積的1%,約合138萬3,000平方公里,但太平洋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 Clipperton Zone)這片區域為重中之重,鈷礦、鎳礦含量分別是陸地總藏量六倍、三倍。

華郵指出,然而美國幾未就中國經略深海做出回應。美國目前僅是國際海床管委會的觀察員,意味無法在海底採礦業制定規則時置喙,有遭邊緣化風險。有別於中國企業的做法,美國各相關企業都沒和國際海床管委會簽約取得執照,華府也因未能提出競逐計畫挨轟。

(譯者:陳亦偉;首圖來源:Alchemist-hp (talk) (www.pse-mendelejew.de), FAL,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