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 Vision Pro 兩週,發現空間計算的殺手級應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2 月 12 日 12:00 | 分類 Apple , xR/AR/VR/MR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體驗 Vision Pro 兩週,發現空間計算的殺手級應用


《愛范兒》拿到 Vision Pro 後幾乎玩遍所有熱門應用,體驗和外媒總結如出一轍,儘管已對新設備有基礎了解,但親自用過後,還是受到不小震撼。

逐漸習慣只用手眼互動後,也終於搞清楚「空間計算」的真正意思:

  • 空間互動
  • 空間影像
  • 空間音訊

蘋果用這三招構建 Vision Pro 的護城河,並在 UI 和應用間創造全新生態。CEO 庫克將空間計算定義為「計算技術新時代的開端」:

如同 Mac 將我們帶入個人計算時代,iPhone 將我們帶入行動計算時代,Vision Pro 將帶我們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上述產品有不同互動方式:Mac 有鍵鼠觸控板,iPhone 有食指大拇指,而 Vision Pro 有整個身體。Vision Pro 的空間互動需手眼口配合:雙眼是游標定位(滑鼠游標),手指負責確定(滑鼠右鍵),語音為輸入(鍵盤)。

為眼睛客製新系統

體驗時發現「眼動」在 Vision Pro 有很高權重,以至於 UI 每個細節設計都圍繞眼睛展開。每次長時間戴 Vision Pro,蘋果肌壓力實在大,但眼睛不會太累,最主要的原因是:介面設計成眼睛喜歡的樣子。首先,Vision Pro 所有介面都在螢幕正中,是看東西最舒服的區域,減少頸部和身體轉動,也減少眼球需大範圍轉動。

其次,所有介面剛出現時預設距離適中,不會太近也不會太遠;觀感不適往往源於眼球不斷調整焦距。Vision Pro 還特地做了同介面「近小遠大」動態尺寸調整,減少對焦次數,盡量將焦距調整區間控制在小範圍。

如盯著 Safari 上方網頁欄時,會有突出高亮效果,之後介面也會同步「虛化+後退」,聯動盡量減少焦點距離改變。

也因「突出高亮」效果,用戶能輕易辨識目標,省去許多「找游標」的時間。且長時間盯著主介面功能表欄,還會出現詳細資訊,這照搬 3D Touch 長按「懸停」效果,能隱藏很多文字,使介面盡量簡潔。

幾天體驗後,還發現 Vision Pro 很重視「中心」。Vision Pro 採大量圓形(圓圈、藥丸形、圓角矩形)和柔和介面曲線,沒有棱角不僅不刺眼,還有助精準辨識,因圓形可將目光下意識集中在目標中央。

且蘋果還規定 visionOS 每圖示大小和間距:眼部互動圖示不能小於 60pt,且圖示間距離需 16pt 以上,幫助眼睛快速定位,也減少「看錯」可能。

再者,多介面佈局呈球形,而非像照片牆整齊排列於同平面,若同時打開幾個程式,隨意放在前方任意位置,不管如何排列,所有介面垂線交會點就是眼睛。

每位體驗者都說感覺像站在 Vision Pro 創造球體的圓心。

手勢操作,運籌帷幄

手勢操作當然有學習門檻。Vision Pro 開發者大會時公佈六種常用手勢,包括大部分操作場景。用 iPhone 操作比較更容易理解六種手勢細節:

  • 拇指與食指輕觸=輕觸點擊一下 iPhone 螢幕
  • 拇指輕觸食指兩次=點兩次螢幕
  • 拇指食指接觸一段時間=按住 iPhone 螢幕一段時間,放大指文本
  • 拇指接觸食指並移動=滾動和移動視窗位置
  • 左右手同時食指拇指接觸,並同時向內/外移動=調整視窗大小
  • 左右手同時食指拇指接觸並旋轉=操縱目標顯示方向

Vision Pro 辨識手範圍很廣,放在腿上或桌上,用最自然姿勢就能觸發指令,無需刻意舉在半空。手勢操作最大難題是,缺乏真實觸覺,盡可能模仿直接觸控效果,得利於細節最佳化,Vision Pro 擬真這方面做得不錯。以虛擬鍵盤為例,伸手觸摸鍵鈕時,指定字母亮度、位置、大小會隨之變化,還有蘋果祖傳的解壓音效。

動畫效果也彌補缺乏的感官資訊,還原真實物體回饋,現實沒有的物體也能看見摸著。如全年齡向遊戲〈A Cozy Loóna〉,物體放到合適位置時,能深刻感受到「東西就在手裡」。

兩指接觸為選擇並改變目標位置,兩手一起做就能隨意旋轉、擺放並放大縮小整個 3D 虛擬空間。

空間操作最大意義是,當遊戲走進專業應用,就將遙不可及變成手到擒來。如 JigSpace 可零門檻、零成本拆解引擎、航太器 3D 模型,從開發者角度剖析細節。

CES 2024 也有展出類似裸眼 3D 螢幕或簡單 3D 模型互動,但很少見到顯示效果、操作互動無縫融合的軟硬體,Vision Pro 靠許多感測器掃描空間資訊,並將虛擬物體位置、陰影處理、透視關係等非常如實呈現。這給工業設計和互動式 3D 知識提供全新思路,起碼體驗後,JigSpace 絕對是機械迷會喜歡的應用。

類似專業應用不算少,醫療軟體 Surgical AR 能排到前三。

這是基於微軟 HoloLens 2 的 AR App,醫生透過軟體能看到病患 MRI 和 CT 影像全息圖,觀察病灶結構。以前醫療影像圖是將若干切面圖片鋪在一張相片上,組合分析需醫生一定程度「腦補」,Surgical AR 打破 2D 限制,不管日常檢查還是手術中對比,醫療人員都能獲更直覺的 3D 視角。加上 Vision Pro 的空間能力,只用動手,最自然動作完成最專業操作:若干介面隨意分布,3D 影像也能調整元件顯示不同位置掃描結果。

之前 SurgicalAR 取得美國 FDA(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時代》評為 2023 年最佳發明,如今在 Vision Pro 價值再提升:使用更輕便設備,並有更多自定義可能。

從娛樂和專業應用,逐步理解手眼操作對 Vision Pro 的意義:

儘管 Vision Pro 原理基於 VR,但經過一週體驗,能明顯感覺蘋果盡力融合 VR 與 AR,兩者統一透過手眼協調的空間操作,肢體成了連接兩大陣營的橋梁。

影音娛樂,殺手級應用

眾多評測對 Vision Pro 其他功能褒貶不一,但觀影效果評論一致:驚豔,這也是《愛范兒》最好奇的地方。深度體驗觀影軟體後,發現 Vision Pro 令人驚豔的原因。高畫質螢幕是一切優秀成像的基礎,拆解團隊 iFixit 將 Vision Pro 拆開後顯微鏡觀察,螢幕區域解析度為 3,660×3,200,等於每平方英吋內有 230 萬個圖元。

蘋果 Vision Pro 將 54 個畫素塞入 iPhone 15 Pro Max 一個圖元內。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虛擬自然景觀」能看到 1:1 成像效果的自然景觀,彷彿雲端、雪山、沙漠甚至月球表面就在眼前。好畫質+好應用,是 Vision Pro 建立生態系的下一步,而體育賽事更是最明顯升級。如果你經常看體育節目,有幾個痛點大概都遇過:

  • 訊息不齊全,得分、助攻、犯規、暫停數、效率值等不能用同螢幕得知。
  • 同時進行的場次很難用一設備同時收看。
  • 比賽內容全由導播說了算,觀眾只能接受。

Vision Pro 用高度自定義空間頁面完美破局,所見之處皆為螢幕也突破傳統電子設備的單一螢幕,構建影片群組。NBA App 比賽介面分成四區,據需要把直播、球隊資訊、球員數據、比賽場次等分開放,在 Vision Pro 裡不再是被動接受觀眾,而是縱觀全局的導播。

受益於空間音訊加持,Vision Pro 也開啟雲端演出下階段。

沉浸式演唱會軟體 AmazeVR 將視角帶上舞台,觀眾不再只能坐在台下。表演者好像專為用戶開專場,超 4K 解析度+空間音訊,完整還原現場音效舞台,是讓雲端表演真假難辨的頭號功臣。Vision Pro 還原藝人形象的程度,不誇張地說,好像人就站在你面前,鏡頭拉近時,那種真實感甚至會讓人有點嚇到。T-Pain、UPSAHL、Megan Thee Stallion Megan Thee 和 aespa 等藝人都陸續進駐 AmazeVR。

體驗 Vision Pro 後感觸頗多。

首先,強烈建議感興趣的人一定要親自感受,無論官網宣傳還是媒體文字,都無法反映 Vision Pro 的顯示效果。儘管 Vision Pro 價格和生態還無法普及,也還未成為下個消費電子時代的終極形態,但未來值得期待。消費電子設備設計之初,就需準確定位使用場景,找到目標族群和運用空間,才能讓新技術走向大眾市場。許多人討論 Vision Pro 是否會成為下個 iPhone,就像當年對 iPad 定位的擔憂,起碼目前看來不會也不可能取代手機,因兩者從來不在同場競技。

iPhone 的便攜性是最大優勢,可隨身攜帶、隨時拿出、站著坐著躺著都能用,不受時間和空間束縛,當然 iPhone 或手機不能勝任所有工作,Vision Pro 亦然,找到最適合場景同時,其實也回答最重要的問題:空間計算到底有什麼用?

蘋果說的幾大定位不難看出 Vision Pro 或空間計算最大用武之地,就是「沉浸式」體驗:巨幕觀影,1:1 霸王龍,NBA 場內觀賽,可任意擺放的網頁與介面……都是手機或其他設備沒有的獨特體驗。更重要的是,Vision Pro 將人與空間、現實與虛擬完美串聯,用眼睛導航、用雙手操控、用語音輸入,再用超 4K 螢幕和 3D 渲染輸出,一起構建 Vision Pro「人本位」的生態。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蘋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