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擁有新聞?AI 與媒體的版權保衛戰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5 月 24 日 8: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數位內容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誰擁有新聞?AI 與媒體的版權保衛戰


最近,多家媒體聯手對 OpenAI 和微軟提起訴訟,指控這兩家科技巨頭在開發 ChatGPT 與 AI 助理 Copilot 等 AI 系統時,未經授權即大量使用了他們的新聞,構成嚴重的版權侵權行為。

這場官司無疑再次使AI公司與傳統媒體之間的版權爭議,瀰漫濃濃火藥味。

破壞新聞公信力?AI公司所面臨的法律挑戰

原告方包括《紐約每日新聞》、《芝加哥論壇報》、《丹佛郵報》等美國主流媒體,它們指控被告旗下的AI系統在回覆使用者的內容,直接抄襲、近乎逐字引用他們的報導內容,部分甚至是付費牆內的專屬文章,但卻沒有提供任何引用出處的連結,也未將讀者導向原始網站,且未支付任何授權費用。同時,原告方更指出,被告的AI系統有時會將不實或錯誤資訊歸咎於他們,破壞了他們的新聞公信力。

在這場官司中,版權侵犯的指控無疑是最關鍵的法律問題。而AI系統之所以會引發版權爭議,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訓練過程往往需要輸入大量的資料,因此,AI公司是否獲得合法授權,當使用這些內容作為訓練資料,將直接影響系統的輸出結果是否會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權。

AI公司與傳統媒體合作,化解版權糾紛

在AI公司與傳統媒體之間的版權糾紛中,建立策略合作夥伴關係或許能為雙方帶來一絲曙光。OpenAI便是其中一個例子,最受矚目的夥伴關係,莫過於與德國Axel Springer集團的合作。根據協議內容,OpenAI將能夠獲取Axel集團旗下報紙、雜誌的大量文字內容,用作未來AI模型的訓練素材。

除了Axel, OpenAI日前也與英國權威財經媒體《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FT)達成協議。OpenAI未來將能在其AI系統中,呈現《金融時報》新聞報導的摘要和連結,為使用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回覆資訊。

顯然地,AI公司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合作關係,已然成為化解版權糾紛、推動AI技術發展的一條可行途徑。透過授權機制,媒體能獲得應有的報酬,同時也能在技術革命的浪潮中積極參與,實現多元化營利管道;而AI公司則能獲得合法的訓練素材,避免侵犯版權的風險,為自身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策略夥伴關係能創造雙贏,避免誤植資訊、錯誤引用

AI公司和媒體集團的策略合作關係,將可望帶動內容生產的效率和品質獲得全面提升。AI公司能獲取大量高品質訓練數據,有助於強化AI模型從事文字生成、摘要總結等任務的能力,輸出結果更加完善、精準度更高。

同時,透過媒體夥伴的專業檢視與及時糾正錯誤資訊,AI犯錯的風險也將大幅降低,避免誤植資訊、錯誤引用等狀況發生,維護整體產出品質,將有利於提升使用者對AI的信心。

媒體業者傳統上,以編輯群的獨特觀點為主要賣點。但未來藉助AI強大的內容產出能力,媒體將可更靈活地調度資源,在保有重要核心報導的同時,也能輔以AI生成大量周邊內容,滿足讀者多元需求。

而在AI產出過程中,媒體集團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將扮演引導和把關的角色,確保AI生成的內容質量有保障,同時也能賦予AI模型更多創意和獨特觀點。未來媒體業者的營收來源將不再僅止於傳統的訂閱和廣告模式,還能開拓AI驅動的內容發行、行銷等新契機,進而開創全新的商業藍圖。

AI公司和傳統媒體的合作契機,正為兩大產業開啟通往創新與合法之路。AI公司應主動與各界溝通,取得適當授權;傳統產業則需敞開胸襟,擁抱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新契機。唯有在開放、合作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看到創新與傳統在這個AI時代攜手合作,啟動跨界整合的無限可能。

(首圖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