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反擊《紐約時報》的侵權指控,有何依據?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1 月 23 日 8: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數位內容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OpenAI 反擊《紐約時報》的侵權指控,有何依據?


OpenAI 與《紐約時報》陷入了一場律糾紛,OpenAI 強烈反駁《紐約時報》對其侵犯著作權的指控,聲稱他們的行為在法律上是可以站得住腳的。當我們深入研究這場法律僵局的複雜細節時,人們一定會問:AI 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利用現有內容來實現學習目的,以及在快速發展的數位環境中,如何為創作者提供保護?

新興科技與媒體權利的交匯

這場以控告AI訓練涉及新聞內容著作權侵權為核心的法律戰,核心問題是:使用著作權材料訓練AI模型,特別是在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是否構成侵權?《紐約時報》控告其新聞內容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用來訓練像ChatGPT這樣的AI模型,侵犯了其著作權。考慮到AI的性質及其學習方式,這個問題變得更加複雜。AI,尤其是在NLP的先進模型,分析大量數據資料庫來學習,這些數據通常包括公開可用的內容。

OpenAI和微軟可能會圍繞這樣的前提進行辯護:這樣的訓練構成「合理使用」,這是一個允許在無需許可的情況下有限使用著作權材料的原則,用於評論、評論、新聞報導、教學、學術研究等目的。然而,這一原則在AI訓練中的適用範圍在法律上尚未明確,且是這起訴訟的核心所在。

《紐約時報》的行動象徵著AI技術快速發展與著作權內容保護之間日益增長的緊張關係。隨著AI繼續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個人助理到內容生成器,其與現有著作權法的互動變得越來越緊密。

OpenAI 提出以公平使用原則為基礎

OpenAI最近對《紐約時報》提出的著作權侵權指控作出反駁,該公司以「公平使用」原則為基礎,主張利用包括《紐約時報》內容在內的公開網路資訊來訓練AI模型,如GPT-4和DALL-E,在法律和道德上是可行的。

OpenAI的論點表明,AI從大量數據中學習和綜合的能力,為公眾利益服務,超越了潛在的著作權疑慮,尤其是當這樣的數據已經是公開可取得的。然而,這種在AI脈絡中對公平使用的新應用並非沒有其反對者。批評者認為,AI使用著作權資訊,特別是用於營利,挑戰了公平使用的界限。尤其對於如何平衡原創內容創作者的權益與AI開發所帶來的社會利益。這種平衡是微妙而複雜的,需要謹慎確保能尊重創作者的權利。

在回應訴訟時,OpenAI承認了AI開發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內容「回吐再現」(Regurgitation)。這個術語指的是AI模型不經意地從其訓練數據中重現部分內容的情況,OpenAI將這種情況描述為一種罕見但已承認的錯誤,聲明強調,這樣的發生是需要糾正的錯誤。

但OpenAI也反對用戶故意操縱,以從AI模型中獲得特定回應的立場。藉由阻止用戶惡意地使用原始訓練材料來指導AI模型,OpenAI正在提倡負責任地使用AI技術。這凸顯了AI開發者和用戶之間在確保 AI被適當和建設性地使用方面的共同責任。

OpenAI承認「回吐再現」問題和對負責任使用的呼籲,突顯了AI開發中的挑戰。AI開發者必須不斷地改進他們的演算法,以最小化錯誤,確保AI模型以增加價值而非侵犯著作權內容的方式學習和綜合資訊。

數位化並非只是將內容轉換成數位格式

這起訴訟揭示了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在數位時代,傳統媒體如何轉型以保持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對於許多傳統媒體來說,數位化不僅僅是將內容轉換成數位格式的問題,更是如何在數位生態系統中創造價值、吸引觀眾,以及保護其智慧財產權的挑戰。

然而,這種創新也帶來了對傳統媒體商業模式的威脅,特別是當AI能夠產生與人類記者相似品質與更豐富的內容時。這可能意味著需要尋找新的商業模式,例如透過訂閱、贊助內容或與科技公司的合作來獲得收入。同時,它也涉及到法律和倫理架構的更新,以確保在創新的同時保護創作者的權益。

《紐約時報》對OpenAI的訴訟不僅是一場單一的法律對決,這場訴訟的結果將對媒體產業的未來、內容創作的方式,以及科技與著作權之間的關係產生長遠的影響。在這個數位化、自動化日益增長的時代,找到適當的平衡點對於所有參與者來說都至關重要。

(首圖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