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自廢武功!沒有台灣半導體製造,中國 AI 算力遲早追上美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30 日 7:50 | 分類 半導體 , 國際觀察 , 尖端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忌自廢武功!沒有台灣半導體製造,中國 AI 算力遲早追上美國

美股崩跌重創台股近日表現,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將近,為股市增添一股不確定性。日前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提到台灣議題時,表現出與拜登總統時期截然不同的態度,更突顯「美國本位」立場,然而川普忽略的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甚至與形塑川普看重的美國本位立場息息相關。

〈美國想晶片戰勝利、推動下代技術發展,『守住台灣半導體』是關鍵〉已提到,台灣是為盟友角色支持美國半導體,甚至幫助美國站穩與中國軍備、AI 與科技競賽的關鍵。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台灣半導體支援,美國產業會如何進展?業界人士認為,中國追上的速度會比想像快。

英特爾喊出四年五節點計畫,Intel 20A 消息不夠明確

首先看一下英特爾進度,喊出四年內推進五個節點(5N4Y),最新計畫將 Intel 14A 納入頂尖節點計畫。然而,英特爾圖表(下圖)列為成熟製程的 Intel 7,逐步被中芯國際 7 和 5 奈米拉近距離,且這還是在美中貿易戰下,美國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設備管制的情況。

從先進製程看,英特爾今年最新 Lunar Lake 平台將採台積電 3 奈米製程,之後新一代 Nova Lake 處理器,也將採台積電 2 奈米製程,推出時間可能落在 2026 年。

英特爾執行長 Pat Gelsinger 曾說過,第一代全柵極(GAA)RibbonFET 製程的 Intel 20A 有望今年推出,Intel 18A 預期 2025 年上半年投產。但值得注意的是,Intel 20A 原報導將用於 Arrow Lake 和 Lunar Lake 處理器,但 Gelsinger 已在 COMPUTEX 上證實後者將採台積 3 奈米製程,並沒提到 Arrow Lake 進度。市場預期 Arrow Lake處理器訂單可能部分委由台積電代工,但也意味 Intel 20A 進度可能不如預期。

因此,從英特爾、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目前製程進度看,英特爾進入 Intel 20A 速度較為緩慢,部分訂單需委託台積電代工;台積電 3 奈米產能滿載,繼續往 2 奈米邁進;中芯國際受限設備,進展已經到 7 奈米,但 5 奈米進度卡關,因此會以 N+1、N+2、N+3 製程逐步推進。

沒有台灣半導體製造,中國 AI 算力遲早追上美國算力

業界人士認為,如果沒有台灣的半導體製造,產業發展很難繼續往下邁進,尤其是更需要算力與先進製程的 AI、HPC 晶片。目前 AI 晶片大都採用台積電 4 奈米、3 奈米,未來也將繼續使用 2 奈米製程,如果沒有台積電技術,單靠英特爾代工及產能,AI 算力技術可能與華為、中芯國際接近,美國遲早會輸掉 AI 競賽,以及未來商業與軍事設備優勢。

根據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去年 12 月的報告,2022 年半導體 IC 設計業產值高達 2,480 億美元,整合元件製造廠產值高達 4,120 億美元,兩者加起來共計 6,600 億美元,其中美國占 53%、台灣只占 6%;至於代工產值僅 1,390 億美元,封裝測試產值只有 500 億美元,兩者加起來共計 1,900 億美元,台灣雖占 63%、美國只占 8%,但從整個半導體產業產值看,美國仍高達 3,650 億美元,是半導體產業中獲益最大的國家,而台灣僅 1,593 億美元,約占美國的三分之一。

制裁台灣將會「自斷雙腳」,增加美中科技戰勝出難度

另從美、中政府補助部分看,中國再推大基金第三期,註冊資本達人民幣 3,440 億人民幣(約 475 億美元),遠高於前兩期,可說是傾全國之力投入半導體,而且這次是加強半導體設備與整體供應鏈。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規模為 527 億美元,雖說補助數字與中國不相上下,但科技與軍備戰是長期競賽,未來若川普勝選,預期將不再以補貼而是稅收激勵半導體產業,如果再對台灣半導體實施貿易或限制,幾乎是「自斷雙腿」,增加競賽勝出的難度。

由此可知,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中的產值占比最大,仍是主要受益者,但當中的 Fabless(IC 設計)與台灣半導體製造技術息息相關,也是美國半導體能否維持領先優勢、勝過中國的關鍵之一,這也無形中影響到「美國本位」的理念。

目前中國正極力完善半導體生態鏈,擴大成熟製程的市占率,並持續往先進製程技術推進、甚至快趕上英特爾等級的技術,如果沒有台灣技術支援,中國半導體可能已經追上美國的後腳跟。

因此,目前美國該思考的是,如何堅持「美國本位」理念下,同時維持美國半導體產業興盛,包括在理論、大模型、算力與 AI 應用、資料中心的領先優勢,確保整個產業能往更先進的技術邁進。而之後的每一步,也將重塑半導體供應鏈與未來政治格局。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