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秒判是否要增重或減肥!工研院開發「乳牛 3D 體態辨識系統」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8 月 22 日 9:56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Big Data , 農業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AI 秒判是否要增重或減肥!工研院開發「乳牛 3D 體態辨識系統」

酪農業是辛苦又危險的產業,並持續面臨人口短缺和經驗斷鏈的挑戰。工研院今日宣布開發「乳牛 3D 體態辨識系統」,整合智慧感測器與 AI 技術,精準快速掌握乳牛的胖瘦度分級,如同幫人類量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酪農可依照乳牛體態,及時調整出最佳的飼育配方。

台南柳營是全國最大的酪農區及鮮乳產地,創立自 1974 年的「桂芳牧場」,第二代經營者曾仁瀚不遵循傳統勞力密集的經營管理方式,積極導入自動化設備及智慧科技,包括從紐西蘭引進外型好似旋轉木馬的圓盤式擠乳機,只需花費 15 分鐘就能擠好乳,減少人力作業負擔。

曾仁瀚使用自動化仔牛餵乳機器人,能藉由電腦精準計算小牛的每日成長所需的進食量,確保每頭小牛健康成長,並營造良好的飼養管理和獨立生產流程,讓桂芳鮮乳成為國內少數擁有產銷履歷的知名鮮乳品牌,如今桂芳牧場乳牛飼養規模已超過 300 頭。

畜試所指出,乳牛體態評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是判斷乳牛健康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在乳牛轉換期的體型胖瘦,會影響泌乳早期的酮症發生率及泌乳高峰期的乳量,傳統方式是目測巡檢,採人工紀錄經驗,耗時多工,難以聚焦體態異常的牛隻,無法即時提供牛隻健康照護及治療。

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主要針對乳牛體態、體型進行辨識,建立數位化的乳牛體型資料庫,能減少牛隻的花色和牛體清潔度的影像干擾,取代耗時耗力的人工量測,牧場管理者可精準判讀乳牛的胖瘦度分級,作為未來台灣乳牛大數據統計分析資料庫的一環。

以飼養 300 多頭乳牛,平均日產量約 5 噸鮮乳的桂芳牧場為例,過去每天要安排 1 至 2 人,每日巡場檢查牛隻健康狀態,每人需花費 1.5 小時,導入技術後,利用 RFID(無線射頻辨識,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感測器,能清楚判定每頭牛隻身分,讓牛隻產乳狀況更好。

(首圖來源:工研院)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