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熱鬧舉行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CES 2025 一如市場預料,全場的焦點都集中人工智慧 (AI) 發展。然 AI 應用場景,各家科技大廠都不約而同瞄準汽車市場,輝達、高通、英特爾接連提出解決方案,這不僅讓消費者更期待 AI 汽車市場發展,更使供應鏈廠商充滿商機。
輝達黃仁勳聯合各大車廠,布局自動駕駛領域
首先 GPU大廠輝達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 7 日主題演講指出,NVIDIA和豐田合作開發自駕車,且 NVIDIA 的汽車業務 2026 財年成長到 50 億美元。除豐田外,輝達汽車領域合作廠商有比亞迪、理想、小米、極氪、特斯拉等。
此外,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Aurora、大陸集團和輝達也在 CES 2025 宣布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大規模部署由輝達 DRIVE 提供支持的無人駕駛卡車。DriveOS 系統將整合到 Aurora Driver,後者是大陸集團打算 2027 年量產的 SAE 4 級自駕系統。採輝達 DRIVE AGX 為下代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跟自駕車藍圖企業包括比亞迪、捷豹路虎、理想、Lucid、賓士、蔚來、Volvo、Nuro、Rivian、Vol、Waabi、Wayve、小米、極氪與亞馬遜旗下 Zoox 等。
黃仁勳還進一步指出,輝達下代汽車處理器產品名為 Thor,已全面投產,計算能力是上代汽車處理器 Orin 的 20 倍,搭配 DGX、Omniverse 等技術,NVIDIA 將為全球自駕車產業提供全方位支援。
高通力拚加速先進 AI 與車輛整合
行動處理器大廠高通 (Qualcomm) 則是在展期內宣布攜手全球領先的汽車製造商和一級供應商,採用 Snapdragon 數位底盤解決方案的近十項最新合作進展,涵蓋數位座艙、智慧駕駛、兩輪車等多個領域。藉由生成式 AI、高效能運算和先進連接技術,高通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更智慧、更個人化的駕駛乘坐體驗。
高通指出,高通和亞馬遜宣布技術合作,提供並重新定義以 AI 驅動的車內體驗,目的是加速先進 AI 技術在車輛中的整合,使汽車製造商、開發人員和供應商能夠實現創新且豐富的車內體驗,同時降低開發時間和成本。內容亦以先進汽車體驗預計將運用更高效能的大型語言模型和 Snapdragon 座艙平台內建的強大神經處理單元。
另外,Garmin 與高通也宣布推出搭載 Snapdragon Cockpit Elite 平台的新一代數位座艙解決方案。全新 Garmin Unified Cabin 2025 採用高效能的 Snapdragon Cockpit Elite 平台,支援 AI 加速的頂級車內體驗。由於雙方建立在長期策略合作關係的基礎上,雙方開發有中央網域控制器功能的可擴展數位座艙解決方案。
英特爾整車解決方案搭配控制單元,提升駕駛體驗
至於,處理器大廠英特爾方面,也在 CES 2025 期間宣布擴充產品陣容與新的合作,以加速汽車製造商邁向電動車和軟體定義車輛(software-defined vehicles,SDV)的轉型之路。在英特爾目前提供的整車解決方案,涵蓋高效能運算、獨立顯示卡、AI、電源管理和區域控制器(zonal controller)解決方案,並透過與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共同開發的英特爾汽車虛擬設計環境(Virtual Design Environment,VDE),使英特爾的整車解決方案克服汽車製造商在成本和效能擴充方面的挑戰,實現更快速、更有效率且利潤更高的軟體定義車輛開發和部署。
適應性控制單元以新 ACU U310 處理器,將多個即時性、安全關鍵和網路安全功能、應用程式,以及多域控制(X-in-1)整合到單一晶片為主。由於傳統以時序和序列處理為基礎的微控制器和區域控制器因為確定性處理能力有限,難以因應多重工作負載。英特爾全新 ACU 元件整合了靈活的邏輯區域,可從 CPU 核心分擔即時控制演算法任務,即使將多個微控制器工作負載整合到單一區域 MCU,也能確保可靠效能,而且能抗干擾(Freedom from Interference,FFI)、提供確定性資料。這種「雙大腦」設計可協助整合更大的工作負載、降低成本,同時提升安全防護、網路安全性和效能。
目前,ACU U310 應用於電動車動力傳動系統時,可支援先進的演算法解決方案,可降低電池能耗,並根據駕駛習慣和路況,自動適應高電壓和控制頻率。此外,ACU 也降低了每千瓦成本,透過提升能源效率,使車輛能回收高達 40% 的動力系統能源損耗,全球輕型車輛測試規範(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Procedure,WLTP)達 3%~5% 效率提升。相較於傳統方法,ACU 可實現更高的續航里程、更快速的充電以及更靈敏的駕駛體驗,同時大幅降低每輛車的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BOM)成本、電動馬達尺寸和電池成本。
(首圖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