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布局美國晶片產業最佳解?不買英特爾股權、不繳高稅,戰術背後一石二鳥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08 日 9:00 | 分類 半導體 , 晶圓 , 晶片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台積電布局美國晶片產業最佳解?不買英特爾股權、不繳高稅,戰術背後一石二鳥

川普新政下,赴美製造勢在必行,但也有人將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視為重大利空,面對政治變局與外界質疑,台積電在前所未有的挑戰下,更須謹慎安排全球戰略、展現競爭力。

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

繼先前承諾的三座晶圓廠,以及650億美元投資之後,美國時間3月3日,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會面,宣布再加碼1千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蓋三座新的晶圓廠及兩座先進封裝廠,研發中心也會落腳亞利桑那州。

這其實是紛擾一個多月後,對台積電最好的選擇。

沒有入股英特爾,也沒有課稅100%,只是在美國做多一點的投資。只要技術不外流,能夠取得美國重返製造最大的商機,對台積電是最好的結果。上禮拜接受數個媒體節目專訪時,筆者就是這麼說的。

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對台積電的重大利空,在此歸納市場主要的五點疑慮,逐一分析如下。

疑問一:增加投資美國廠,毛利率會大幅下降?
營收增加,美國市場更穩

首先,大家一定會認為,如果台積電6個廠都完工的話,未來毛利率會下降吧?

答案是肯定的,增加美國廠產能,毛利率會下降。但我的看法是,營收會增加,而且台積電在美國市場會站得非常穩,其他對手如三星、英特爾,都很難與台積電競爭。

川普推動美國重返製造,帶來最巨大的改變,就是接下來所有製造的生意,都不會只思考成本或效益;因為當政治介入,可能扭轉很多事情。以前大家都不覺得美國可以重返製造,美國的半導體製造也不可能從現在的全球市占10%,到未來的20%,但川普硬是這樣搞,就會有可能。

川普不會考慮你的經營成本會提高、東西會貴一點;只考慮市場他要,而且要定了。未來這樣的思考,會變成常態,經營者的思惟也必須要跟著變。

兩週前,電電公會理事長、英業達前董事長李詩欽就說,台灣AI伺服器要擴大投資美國德州,5月就會有大型企業宣布結果。製造業搬到美國,已是擋不住的潮流了。

而且,現在大家不能接受去美國投資,是因為那裡太貴了,但這可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科技會進步,AI會讓製造成本降低。而且這樣的改變,往往超乎大家的想像。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18年,川普要求大家搬離中國時,當時許多電子業老闆都說「不可能」。

後來大家都搬了,都降低在中國的生產比率,結果獲利並沒有變差,反而更好了。2024年,台灣有一大堆公司營收獲利都創新高,從目前已公布財報的公司來看,廣達緯創緯穎以及台積電都是突破歷史新高。

這代表什麼意義?台商靠著已累積多年的能耐,如精實的管理能力,還有自動化及AI新科技,毛利率並未下降。更重要的是,關鍵也不在毛利率,而是你有沒有抓到商機,餅有沒有做大。

台灣企業因為抓到AI與晶片的商機,營收全都大增、餅都做大了。這是從2018年至今7年來,美中科技戰與晶片戰持續進行下,台灣科技業的實際現況。

疑問二: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無法根留台灣?
區別功能,與台灣相輔相成

其次第二個疑問,連研發中心也搬過去了,相信大家會很擔心,會不會從此以後台積電無法根留台灣了?

研發中心的調整,一樣需要時間,不可能現在就搬過去,少則3、5年,長則10年,美國的研發才漸漸會有明顯的布局及效益。

況且,美國與台灣的研發項目,很可能也有所區隔。台灣這裡的研發,預期會著重在製程技術與生產良率的改善;美國的研發中心,則會著重探索更先進的技術,例如先進材料、矽光子,或更先進的製程技術,甚至未來量子電腦相關科技,都可能是美國研發中心的研究方向。

做為一家世界級企業,台積電必須善用全世界給你的新機會,尤其是人才,這是未來競爭力中最核心關鍵的部分。增加美國人才布局,運用優秀人才對研發的貢獻,補足台灣人才及先進技術的不足,才能對台積電全球布局帶來正面效益。

(作者:林宏文;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今周刊》;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