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狼人」到「鼠人」,年輕人拒絕就業將衝擊廣泛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5 月 28 日 10:56 | 分類 人力資源 , 職場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從「狼人」到「鼠人」,年輕人拒絕就業將衝擊廣泛

讀書是為了謀得好工作,畢業就進入職場,應該是每個年輕人不需思索的任務。但現在不一樣了,年輕人畢業後不急著找到一份正職,而是過著對自己而言更平衡的生活,專家稱,這可能是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文化轉變。

這不是單純薪水低的問題。當千禧世代在 2000 年代畢業的時候,也面臨一個低薪的經濟背景,出社會第一份工作 22k 是常態,當年畢業生仍然一批批的進入職場,秉持的一個價值觀是「努力工作,盡情玩樂」,但現在年輕人底薪遠比 22k 高,但他們很抗拒工作,甚至出現一群「鼠人」,過著低能量的日常生活,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來維持生計。

無論是在中國、美國或歐洲,Z 世代明顯拒絕忙碌,愈來愈多大學畢業生繼續過著打工的生活,不想當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長遠規劃。《MarketWatch》文章分析年輕人為何對自己的未來態度如此消極,雖然講的是中國,但應該放諸四海皆準。

身心健康比賺錢更重要

專家分析,現代人更重視自己的生活平衡,傳統的成功目標只是其次。一項對 17,000 名受訪者進行的研究中表示,美國 Z 世代的年輕群體在職場面臨的障礙,包括焦慮、心理韌性較低,以及對薪資、職業前景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不滿,因此現代年輕人的優先事項是身心健康,其次才是財富積累。

Z 世代問題全球皆然,中國「996」的工作高壓模式造就過去幾十年中國職場的狼性文化,但現在年輕人正在反抗。截至 2025 4 月,中國 16~24 歲青年失業率為 15.8%,雖然較前幾個月略有下降,但仍顯示就業市場困難,專家分析,主要原因是他們拒絕傳統的高壓文化,但市場上卻缺乏這種理想的就業機會。

企業釋放善意適應文化轉變

現在中國從新創公司到中型企業,為了找到適合人才,不斷的釋出善意,包括提供更靈活的工作安排,優先考慮員工福祉,並提供更清晰的職涯發展途徑,彰顯更人性化、更適應性的辦公室文化。

如有些企業提供遠距工作選項、「健康日」,以及培訓與升遷計畫,甚至一些國有企業也放寬服裝要求,並重新評估內部績效指標,來適應不斷變化的勞動力期望。

在快速發展和城市轉型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現在正在提出更尖銳的問題,懷疑究竟什麼是「美好生活」,以及不斷的犧牲是否值得。

年輕人表現出對更平衡、更充實的生活的渴望,擺脫傳統工作文化的繁瑣要求。長期觀察中國動態的作者認為,中國年輕人的這種轉變,挑戰人們對職業道德和成功的長期看法,引發全國關於勞動價值、成就定義和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討論,對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有著更廣泛的影響。而一個反應更慢、更具懷疑精神的一代人的崛起,可能標誌幾十年來最重要的文化轉變之一。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