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價漲到「影響生活」,日本釋放庫存歷史首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17 日 11:03 | 分類 國際貿易 , 農業科技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米價漲到「影響生活」,日本釋放庫存歷史首見

兩年前夏天異常的熱,日本稻米大幅減產,去年稻米產量稍微增加,但又因為投機行為,導致米價持續上漲,幾個月來米價已經上漲一半。原本日本政府表示不介入,但最近宣布米價上漲幅度已經對日本人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政府將釋放稻米庫存量平抑價格。

2023 年日本創紀錄高溫影響稻米產量,日本稻米價格開始上漲,又加上遊客大量湧入,以及颱風與地震等天災,去年日本家庭開始恐慌性搶購,導致供應受到影響,迫使一些零售商限量銷售。去年日本民間也開始增加進口稻米,4~12 月進口量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相當於約 650 萬碗米飯,高於近年來企業每年進口的 350~450 噸的進口量。

米價上漲六成以上

2024 年收成比 2023 年多出 18 萬噸,日本政府原本希望,去年秋季新收穫的稻米上市銷售時,米價能夠趨於穩定,但這幾個月米價卻持續上漲。2024 年日本米價較比前一年上漲 27.7%,為 1975 年以來最大漲幅,光是 12 月,價格就比去年同期上漲 64.5%。現在日本一袋 5 公斤稻米最新平均零售價為 3,688 日圓,高於去年的 2,023 日圓。

上月底公布的東京 1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已連三個月高於日本央行 2% 的通膨目標,稻米價格上漲 70.7%,是自 1971 年政府開始保存可比較數據以來的最大增幅。東京 CPI 被視為全國通膨的領先指標。

投機行為導致

日本媒體分析,米價上漲主要是因為投機行為,雖然去年產量比前一年多,但分銷商取得的稻米數量卻比一年前下降 21 萬噸。農業經濟學專家認為,日本米價問題是來自投機性買家,甚至連一些從未交易過稻米的買家都進入市場,試圖利用稻米稀缺的機會抬高稻米價格,而增加的利潤,並沒有惠及生產商。

投機行為產生的分銷問題逼迫日本政府出手,日本政府宣布將投放多達 21 萬噸稻米。庫存米將於下月中旬出售給農業合作社和批發商,預計 4 月初上市,而日本政府需在一年內從分銷商手中回購等量的稻米,防止價格暴跌。

日本農業部每年購買約 20 萬噸稻米做為緊急儲備,這些米的庫存期限為五年,確保隨時都有 100 萬噸稻米可供分配,儲存五年後出售,主要用做動物飼料。

首次因分銷問題動用庫存米

日本政府以前曾在自然災害或農作物歉收後動用稻米儲備,如 1993 年夏季異常低溫導致稻米欠收,1995 年日本開始囤積米,引發人們恐慌性搶購。2011 3 311 地震引發的海嘯和 2016 年熊本地震也有釋放稻米儲備。

而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動用庫存來降低價格。但經濟學家認為,庫存米更有可能用於外出就餐,例如在餐館、午餐盒或醫院和學校用餐,超市的價格可能不會立即下降。

(首圖來源:Flickr/Steven Rieder CC BY 2.0)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