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裁員沒用,史丹佛教授:企業裁員只是跟風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1 日 11:29 | 分類 人力資源 , 公司治理 line share Linkedin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Loading...
經濟衰退裁員沒用,史丹佛教授:企業裁員只是跟風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停實施對等關稅 90 天,投資者鬆了一口氣,但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經濟學家預測經濟衰退風險仍在。衰退期間對一般人而言,比物價上漲還痛苦的事情就是失業,史丹佛經濟學家研究發現,從過去幾次衰退歷史看,企業選擇裁員是最糟糕的決定。

美國科技公司與新創公司在疫情結束之後一直在裁員,2022 年裁掉十幾萬人,去年底到今天拿著組織改造的大旗,解僱中階管理人員與被定義為績效不佳員工。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傑弗里普費弗 (Jeffrey Pfeffer),40 年來一直在研究企業招聘與解僱行為,兩年前出了一本書,名為《為薪水而死》,探討包括裁員等管理行為如何傷害甚至殺死勞工。

裁員是種社會傳染

首先他談到企業為何要裁員,答案竟是模仿。他說,科技業裁員主要是「社會傳染」結果。他訪問許多企業主發現,他們都知道裁員對公司無益,更不用說會傷害員工,且裁員也無法幫助企業營運,只是每家公司都在裁員,董事會就問管理層為什麼不裁員。

作者不否認科技業衰退,估值處於泡沫, 過去幾年科技業的確過度僱用太多員工,但不是企業裁員的原因,科技公司還在賺錢,有很多錢,這樣做只是因其他公司都這樣做。

但企業裁員不會更省錢,也不能提高公司業績,學術研究已多次提出證據。作者指出,裁員需付資遣費,很多解僱員工重新聘為承包商,公司繼續付錢給承包人員。裁員通常也不會提高股價,部分原因是裁員可能代表公司面臨困境,裁員也不會提高生產力。裁員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根本問題往往是無效策略、市佔率損失或收入太少。

1214 18 個月後經濟復甦時,失業者重返市場,企業又必須與其他對手共同爭取人才,因此基本上是高價購買勞動力,以低價出售,這不是最好的決定。

裁員還致人於死

裁員還會降低員工士氣和生產力,因留下來的人害怕自己也被解僱,且裁員是會致人死亡的行為,研究發現,裁員使自殺率增加兩倍或更多,20 年內死亡機率增加 15%~20%

企業經濟衰退時若不裁員,可用什麼方式度過艱難時期。他舉林肯電氣公司為例,衰退時期沒有裁員 10%,而是所有人減薪 10%,不是讓 10% 員工承受 100% 痛苦,而是讓 100% 員工承受 10% 痛苦。

裁員是最糟糕的決定,作者建議,企業可將經濟緊縮視為機遇,利用經濟低迷提升勞動技能,對手都裁員與停止創新下,趁勝追擊,搶攻市占率,他認為衰退反而是機會,因儘管經濟衰退,但社群媒體不會消失,AI、運算與網路服務業也都不會消失。

(首圖來源:Unsplash)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icon-coffee x 1
icon-coffee x 3
icon-coffee x 5
icon-coffee x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