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商務部近期針對出口至中國的 NVIDIA H20、AMD MI308 和同等晶片,發布新的出口許可要求,使得這些產品在中國銷售陷入停滯。分析師指出,隨著美國加緊對 NVIDIA 對中銷售的限制,預期中國本土 AI 晶片製造商如華為將崛起且受惠。
市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副總監 Brady Wang 表示,中國目前有數家本土企業正在生產與NVIDIA 競爭的晶片。這些本土競爭對手如今有更大動力與機會來發展與提升自家技術,市場對他們 GPU 的需求將上升。
目前預期華為和寒武紀科技將因而受惠,後者過去五個交易日中上漲逾 10%,過去 12 個月來則累計上漲超過 400%。
半導體研究公司 SemiAnalysis 產業分析師 Doug O’Laughlin 表示,隨著 NVIDIA 的 H20 與其他先進 GPU 受到限制,華為昇騰系列等國產替代方案正逐漸受到關注。雖然華為晶片技術上仍「落後一個世代」,但搭載這些晶片的硬體已「掀起波瀾」。此外,雖然中國在軟體成熟度與整體生態系統完善度上仍有差距,但硬體效能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目前最可能做為 NVIDIA 替代方案,便是華為一直開發的「昇騰 910」(Ascend 910)GPU 系列,據報最新型號為昇騰 910C。
短期供應庫存有撐,中國不急填補 H20 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管制同樣限制中國生產先進 GPU 的能力,無法達到像 NVIDIA 透過代工廠如台積電那樣的規模。晨星(Morningstar)專注半導體的股票分析師 Phelix Lee 認為,華為已展現出成為具競爭力的無廠晶片設計公司的實力,但在代工廠無法獲得足夠產能。他也高度懷疑,中國晶圓代工廠能否在短期內供應足夠的 H20 替代 GPU,以滿足中國科技企業的需求。
不過,專家指出,中國晶片製造商未必需要立即填補 H20 的需求,因為他們仍可仰賴既有的庫存,以及先前的出口豁免與漏洞。根據外媒 The Information 報導,中國企業今年第一季下訂的 H20 伺服器晶片總值至少達 160 億美元。
Brady Wang 坦言,目前不清楚各家公司庫存能維持多久,但這些庫存至少為中國晶片製造商提供了更多時間來擴大 GPU 的生產規模,「短期來看,這些管制的影響有限。中長期而言,則取決於本土 GPU 技術的發展進展」。
同時,SemiAnalysis 報告也指出,華為的昇騰晶片顯示美國出口管制未能有效阻止華為等公司,取得製造先進 GPU 所需的關鍵國外技術與零組件。昇騰晶片雖由中芯國際生產,但內部包含韓國 HBM 記憶體、台積電晶圓原材料,並依賴來自美國、荷蘭與日本的數百億美元晶片製造設備。
報告指出,只要中芯國際持續能取得國外技術設備,且缺乏更有力的制裁與執法行動,其生產能力仍具備大幅成長的潛力。
美國出口管制成效受質疑,恐促中國推進「去美化」
據外媒報導,華為透過白手套算能科技向台積電購買 7 奈米晶片,突破美國管制。對此,台積電表示,已主動就可疑事項與美國商務部進行溝通並持續協助,該公司一向致力於遵循所有可適用的法令與法規。
報導指出,華為昇騰 910B 和昇騰 910C 都採用台積電 7 奈米製程製造,華為是透過算能科技向台積電購買 7 奈米晶片,以突破美國管制。
對此台積電回應,做為一家守法的公司,一向致力於遵循所有可適用的法令與法規,包括可適用之出口管制法規。為遵循法規的要求,台積電自 2020 年 9 月中旬起就不再向華為出貨。
台積電強調,如果認為有任何可疑情形,公司會迅速採取行動以確保合乎相關法律,包括進行盡職調查,並在需要時主動與客戶和主管機關等相關單位溝通。
DGA 集團合夥人暨中國業務資深副總裁 Paul Triolo 認為,美國對 GPU 與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主要傷害的是 NVIDIA 在內的美國企業,對中國企業發展先進 AI 模型的能力影響有限。這些出口管制反而促使中國半導體產業更具創新力,同時朝著「去美國技術化」的方向設計產品。
NVIDIA 表示,已經停止出口這些 GPU,這導致公司本季將承擔約 55 億美元的損失。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