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業的員工愈來愈少,蓋洛普公布最新調查,全球只有 21% 的員工被認為「敬業」,過去 12 年只下降過兩次,上次是新冠疫情爆發期間,分析原因,員工工作不開心,主要原因是中階主管狀況不太好,而去年員工敬業度的下降,使全球生產力損失 4,380 億美元。
蓋洛普發布《2025 年全球職場狀況》報告,數據來自 227,347 名 15 歲以上的就業受訪者,調查時間為 2024 年 4 月至 2024 年 12 月。受訪者被要求對支持、專業發展、公司使命和工作目標等主題的 12 個陳述,以一至五級評分同意程度。根據他們的反應,他們被確定為參與、沒有參與或主動脫離。
參與度高代表敬業度高,感覺自己在工作蓬勃發展、高度參與和熱情,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有學習機會,並在工作場所有歸屬感。報告指出,參與度高的人會從工作中受到啟發,並付出超出預期的努力,員工敬業度會影響留任率、生產力、客戶服務和獲利能力。
八成員工心不在職場
今年調查,參與度高的人只有 21%,比去年下降 2%,這是蓋洛普在十幾次年度調查第二次發現年度下降,上次是 2020 年,當時正值疫情最嚴重時期。另外 62% 的人被認為「沒有參與」,他們只是做最低限度的工作,領取薪水,並沒有真正付出額外的努力。17% 的人被視為「主動脫離」工作。
▲ 蓋洛普調查員工敬業度下降。(Source:Gallup)
表示自己沒有參與的人則屬於蓋洛普所說的「安靜退出者」或「大聲退出者」,這些員工投入時間,但沒有投入精力或熱情,情感反對企業目標,工作需求沒有滿足,對組織感到不滿,且會第一個跳槽去找更好的工作。
台灣敬業員工比例有 13%,問到就業氣氛,高達六成台灣人表示現在是換工作的好時機,是東亞六個國家最高,但只有 20% 表示正在找新工作,是東亞國家最低。
中階主管氣氛差
真正的問題是管理品質不佳。報告指出,雖然非管理職的個人參與度維持在 18% 不變,但經理的參與度卻從 30% 下降到 27%。35 歲以下的經理和女性經理的敬業度分別下降 5% 和 7%,年輕主管的分化感更嚴重。
報告認為,敬業的員工愈來愈少,主要原因是主管也疲憊不堪,感到敬業的管理者比例下降,導致整體工作場所敬業度下降,當主管灰心喪志或心不在焉,會對團隊產生連鎖影響。
新舊壓力負荷過大
是什麼原因造成主管心情低落,報告認為,現在的主管比以前更難做,他們要處理長官的期望、行政任務、組織變革、新技術以及團隊成員的需求。
報告指出,過去幾年,許多管理人員除了傳統職責外,還承擔新的責任,如供應鏈中斷、AI 工具引入,以及疫情時代遠距工作後員工對彈性工作的需求增加,讓很多中階主管感到不知所措。現在還要面對科技業主導的中階主管淘汰壓力,留下來的人等於承擔更多責任。
企業需投資中階主管
報告建議,企業需要重新思考和簡化管理人員的角色,管理人員應該有更多時間與團隊溝通、設定期望並實施問責制度,員工也需要從主管那裡得到有意義的回饋,強調公司需要具有人際溝通能力的管理者,公司也需要幫助管理者培養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
管理人員的幸福感也一直在下降,報告認為與生活品質和收入不滿有關,不斷上漲的住房成本和通貨膨脹,可能會影響管理者對生活的評價。
中階主管參與度是扭轉生產力下降趨勢、改善員工福利和釋放數兆美元經濟潛力的關鍵,企業主的選擇很簡單,投資管理層的未來,否則就得承擔不作為的後果。
- Managers aren’t feeling so hot right now. It’s costing them their sanity and the global economy billions.
- Employee engagement dips, which Gallup says costs economy billions in lost productivity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