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傳出向供應商發出通知函,要求其供應鏈在一個月內提出具體且可執行的降價方案,降幅必須高於 15% 以上。此項大規模的成本優化措施將自 202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且調整方案須涵蓋 2026 年全年度。該晶圓代工業界近年來首度由業者大規模要求供應鏈降價的動作,震撼半導體產業。
聯電對該消息表示不予評論。然而,這封通知函內容強調供應鏈在產品品質及交期上的堅持,對於聯電穩定供應及維繫客戶信任極為關鍵。但同時指出,在國際政經局勢劇烈變動之下,聯電的營運成本與競爭力正面臨嚴峻挑戰,迫使公司必須更積極推動成本突破與優化。
另外,聯電在通知中明確指出,為持續保持全球市場競爭力並保障供應鏈長期發展,公司將以此次降價方案作為未來合作與產能分配的 「重要依據」。供應商須高度重視,並在收到通知信後一個月內回覆具體調整計畫。聯電指出,唯有全面推動降本措施,才能因應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維持公司與供應鏈的競爭優勢。供應商強調,由於聯電要求的降幅與態度都歷來不曾有過,這突顯聯電承受著巨大的內外部壓力。
根據市場人士的解讀,聯電這次啟動大規模成本控管,與其不斷升高的成本壓力及毛利率壓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目前包括智慧型手機、家電與車用電子等市場的需求成長速度放慢,持續為除庫存去化,未見明顯回補動作,使得成熟製程結構性變化已經出現警訊。另外,對手包括中國的中芯、華虹,台系的力積電、世界先進等廠持續擴大 28 奈米至 90 奈米等成熟製程產能,更增加其供過於求的問題,這使得聯電不得不要求供應商的全面降價,以進一步控管成本。
聯電在正式通知中強調,國際局勢劇烈變化導致能源、原物料與物流等成本全面墊高,對公司營運與毛利率造成巨大壓力。數據顯示,聯電 2025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 27.72%,相較 2022 年的 45.12% 以幾近砍半。此外,市場觀察,在接下來的 2026 年,在聯電新加坡新廠投入營運導致整體折舊持續升高,加上美中科技戰與供應鏈因地緣政治的變化爾進行重組情況下,聯電優求供應商降價,除了成本壓力之外,更需要確保長約談判話語前能夠掌控,使得包括車用、工控,消費電子等相關客戶能繼續進行合作。因此,這次的降價要求,預計供應鏈廠商當中將會有上千家生態系廠商受到影響。
然而,近期外資報告中指出,在上半年歷經關稅事件而提前拉貨的情況之後,下半年去庫存壓力出現,市場普遍對展望保守。不過,相較過去二年非復甦期間,聯電都會出現急單情況下,聯電在當前這個時間點已出現較往常提早的急單,反映客戶端庫存水位偏低的情況。甚至有因為關稅不確定性逐漸消退後,開始重新檢視產能配置的客戶。這使得聯電產能利用率展望維持穩健,在 2026 年報價減幅也將能收斂至 0~5% 的情況下,利多消息帶動聯電近期的股價走勢堅挺。因此,在當前傳出要求供應商降價 15% 的消息下,將對聯電的後續營運造成甚麼樣的影響,值得進一步觀察。
(首圖來源:聯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