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球十大煤碳生產國之一,南非的發電結構主要由燃煤發電組成,2018 年燃煤發電占比高達 88%,不過煤碳大國也正在進行能源轉型,期盼在 2030 年將綠能占比提高到 40%,藉此降低減排,不過這也代表有不少勞工會丟了飯碗,政府也要開始擬定相關「就業轉型」。
Category Archives: 太陽能
與中國關係愈加緊繃,美國、歐洲電力領域難逃波及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23 日 10:37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核能 |
不論是歐亞大陸兩端、還是中美關係,近幾年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愈來愈「複雜」,多方的紛爭也蔓延到電力領域。
貝萊德要綠化投資,有說到做到嗎? |
|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21 日 8:45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全球對抗全球氣候變遷意識使許多投資機構宣示進行減碳投資,貝萊德(BlackRock)原本是全球投資煤業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2020 年 2 月也加入全球 117 個宣示投資組合排除煤業的大型投資機構行列,宣示投資組合調整,排除 25% 以上營收來自熱能煤的公司。在宣示後,貝萊德有說到做到嗎?

有人有錢有需求,台灣太陽能陷「無用武之地」 |
| 作者 MoneyDJ|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8 日 12:45 | 分類 人力資源 , 太陽能 , 科技政策 |
台灣太陽能製造廠商在經過幾年的轉型後,幾乎都已轉為發展太陽能電廠事業為主,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內需的太陽能市場已為主要動能,而產業在過去幾年的累積下,人才、技術都不是問題,且電廠的報酬率穩,也不乏國內外大型基金願意進駐,以及用電大戶也有提升使用綠電比例的壓力,在人力、金錢以及需求都不成問題下,可種綠電的土地來源已成為最棘手的問題,本來台廠認為,台灣的種電市場可望成為未來太陽能國家隊赴海外搶市的先兵,但若連台灣在可開發電廠的土地已愈來愈難得,恐將限制了本土市場的成長動能。
辰亞能源全球最大水上型電站,融資到位將於年底完工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7 日 18:20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全球最大水面型太陽能將在今年底完工。辰亞能源今(17)日宣布「彰濱崙尾東 181MWp 水上型太陽能電站」以及「台南學甲 75MWp 地面型太陽能電站」專案融資資金均已到位,並創下台灣太陽能最高額度,兩座案廠預計可在 2020 年第四季登場。
盼善用水壩既有空間,美科學家指水面型太陽能全球潛力達 7,593GW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5 日 16:26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看好水面型太陽能的潛力,研究估算指出,全球水面型太陽能的裝置潛力高達 7,593GW,年發電量可達 10,616TWh。
美國燃煤發電量 3 年降 10%,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反創新高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5 日 14:14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美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又創新高,2020 上半年,綠能發電占比就高達 22%,發電占比也有稍稍改變,在 2018 年與 2019 年穩座發電第二的燃煤發電,由於天然氣發電攀升、燃煤比例驟降,燃煤電廠用電比例被核能超車、今年滑到第三名。
以色列新創研製太陽能除污機器人,不用人工刷洗節省水資源與成本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4 日 14:31 | 分類 太陽能 , 新創 , 會員專區 |
太陽能板需要維護,若有灰塵、鳥屎、樹葉都會擋住太陽能板捕獲日照,讓發電效率大打折扣,但是太陽能電廠面積廣,人工清洗成本高又耗時,還是需要更簡便的方式,對此,以色列新創就研發專門清掃灰塵的機器人。
綠能制度不友善,太陽能產業協會盼法規更有彈性避免三輸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1 日 18:20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看好住宅與商用市場,薄膜太陽能廠 First Solar 進軍分散式發電 |
| 作者 Daisy Chuang|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0 日 18:34 | 分類 太陽能 , 會員專區 , 能源科技 |
First Solar 是美國最大的太陽能模組商之一,也是唯一可以把薄膜太陽能產能拉到 GW 級的廠商,而未來First Solar 的事業範圍也會愈來愈廣泛,正準備進軍分散式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