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睪丸上有味覺接受器,而且如果移除它會造成不孕? 作者 連 以婷|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5 日 15:49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以下哪一個「新知」會讓你更驚訝呢?是小鼠的睪丸有味覺系統,還是當嘗試移除它會讓小鼠失去生育能力呢?其實到目前為止,發現這兩則驚人消息的美國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都還不確定哪一個發現比較奇怪。 繼續閱讀..
再生新鮮的肝,人類離普羅米修斯的境界又更近一步了 作者 呂 維振|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5 日 11:20 | 分類 手機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edit 普羅米修斯遭受的詛咒──被兀鷹不停啄食那「時刻在長的肝」,其實是人類期盼已久的福祉,如今因著日本科學家成功誘導幹細胞分化成肝臟組織,並在小鼠身上發揮功用,將讓這則遠古傳說化為現代奇蹟,解決目前肝臟移植最根本的問題──捐贈不足。權威期刊《自然》(Nature)的網站新聞指出,雖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結果,但未來或許能拯救全世界無數等待肝臟移植的病患。 繼續閱讀..
【醫療生科】餵母乳讓孩子贏在起跑點,而且還一直贏下去喔!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5 日 10:25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 edit 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凰,最好是能「贏在起跑點上」,為了能讓小孩比別人更有優勢,很多父母什麼都願意嘗試,甚至不惜揮金如土,不過,一份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上的新研究顯示,的確有辦法讓小朋友贏在起跑點上,而且不用花費半毛錢,那就是──餵母乳。 繼續閱讀..
【醫療生科】第一型糖尿病疫苗臨床試驗成功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4 日 16:38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 edit 我們已經報導過很多針對第一型糖尿病的醫療科技,包括奈米膠質、人造胰島機,不過如果能夠「治療」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讓他們能恢復自己產生胰島素的能力,那是最好了,但有可能嗎? 繼續閱讀..
2小時超快速檢測敗血症病原?用晶片最快只要5分鐘 作者 呂 維振|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4 日 9:00 | 分類 奈米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edit 一種新的自動化診斷方法可以在兩小時內快速又精準地確認造成敗血症的細菌種類,並且可以檢出三種抗生素抗性基因,對於敗血症的關鍵救治過程將有很大的幫助。 繼續閱讀..
【醫療生科】阿司匹靈新用途:預防大腸癌?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3 日 17:3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台灣戲劇泰斗李國修大師,於 2013 年 7 月 2 日凌晨因大腸癌病逝,除了不捨他抗癌多年仍不敵病魔,撒手離開他熱愛的舞台與人生,如何預防大腸癌再度成為大家關心的議題。而最近的研究發現阿司匹靈(aspirin)可以預防大腸癌,這個便宜又古老的藥物,或許能再度成為我們的救星。 繼續閱讀..
【醫療生科】「變臉」?從最新案例談臉部移植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3 日 17:22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 edit (Credit: Paramount Pictures) 還記得吳宇森執導,尼可拉斯凱吉與約翰屈伏塔執導的電影《變臉》(Face/Off)嗎?裡頭主角與反派換臉好像換面具一樣簡單,真實世界倒底能不能這樣換臉呢? 繼續閱讀..
控制電位差,控制腫瘤? 作者 呂 維振|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3 日 9: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癌症令人聞之色變,直覺認為它是壞東西。但從物理學家的角度看,它不見得壞,它很可能只是細胞一時誤入岐途,或許還有逆轉的機會,而這一切的關鍵可能都落在腫瘤細胞的電位差上頭。 繼續閱讀..
【醫療生科】人造胰島機加行動裝置會是糖尿病患者的新福音嗎?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2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Credit: Cambridge Consultants)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由於完全失去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必須每天注射胰島素。在1950年代,有1/3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確定診斷後活不過25年,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只有7%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確定診斷後活不過25年,雖然已經大有改進,但是糖尿病的死亡率仍然遠高於一般人。 繼續閱讀..
癌症是安全模式的結果? 作者 呂 維振|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1 日 20:52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各種癌症成為過去60年來人類主要的死亡原因,但醫學界到目前為止,還無法形成關於癌症的完整理論與遏止死亡的有效辦法。或許,該換物理學家試試看? 繼續閱讀..
現代「銀針」防毒,葡萄球菌留不住 作者 呂 維振|發布日期 2013 年 07 月 01 日 17:30 | 分類 奈米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edit 還記得「後宮甄嬛傳」裡用銀針試毒的的戲碼嗎?現代生活中毒物太多了,用銀測毒沒什麼用(註1),不過研究證實人工器官的表面塗層裡如果含有銀,15%含量能有效防止細菌附著,也就能降低人體被感染的機會。 繼續閱讀..
人老了,來副望遠鏡式隱形眼鏡 作者 呂 維振|發布日期 2013 年 06 月 28 日 18:17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眼鏡或隱形眼鏡可以改善近視、遠視、散光、老光眼等問題,但是其他眼部疾病,很多都要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隨著年齡增長,「老年黃斑部病變」就是其中一種。不過科學家正在研發一種搭配隱形眼鏡與液晶眼鏡的方式,改善老年黃斑部病變造成的視力退化,而且這個方法比較美觀又不顯眼,病患的社交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繼續閱讀..
數位痴呆症肆虐南韓 作者 呂 維振|發布日期 2013 年 06 月 27 日 19:08 | 分類 平板電腦 , 手機 , 會員專區 | edit 請回想一下,僅僅是十年前,你會不會記得很多親朋好友的電話號碼?什麼時候開始,你記不住你喜歡的電影的主角叫什麼名字?也許你已經患了「數位痴呆症」(Digital Dementia ),而那僅僅是因為使用太多電腦、智慧手機、網際網路造成的。而且據專家表示,南韓已經遭到「數位痴呆症」的入侵了。 繼續閱讀..
【醫療快訊】線上看美國醫生 一次要價11.2萬 作者 藍 弋丰|發布日期 2013 年 06 月 27 日 10: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醫療科技 | edit 美國是全世界醫療最貴的國家之一,為了減低醫療成本,不論是歐巴馬政府、民間保險公司、各大醫療院所,甚至各種新創企業,都積極投入,其中,由知名的洛克斐勒家族旗下創投Venrock所投資的ConsultingMD,想出了線上看醫師的辦法。 繼續閱讀..
疫苗新技術節省兩星期,「末日之戰」也能少死人 作者 呂 維振|發布日期 2013 年 06 月 26 日 22:54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 edit 電影中,人被咬一口,11秒後,你就變成殭屍,跟著剛剛咬你一口的殭屍,一起衝去咬別人,倍數成長的殭屍有如淹大水般從街道上衝出,你能期待的大概只有「疫苗快點來」。現實生活中目前製造疫苗的過程需要半年,但新技術節省了兩週時間,真的遇到疾病大流行,兩星期能救的人可以非常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