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新創公司 Inversion 近日公開了可在一小時內飛到全球各地的太空運輸船「弧光」,目標瞄準美軍提升未來全球作戰任務補給能力。
突破地理限制,美新創公司開發太空軌道運輸船 |
| 作者 Alan Chen|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6 日 4:24 | 分類 國際觀察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
特斯拉工程師出走潮擴大!馬斯克轉向 AI 夢想代價太高?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5 日 15: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汽車科技 | edit |
特斯拉的工程師流失潮正值公司核心電動車使命的轉變之際,最近,隨著股東支持馬斯克(Elon Musk)基於未來十年達成特定業績目標的薪酬計畫高達 1 兆美元,特斯拉的多位高層工程師相繼離職,包括負責 Cybertruck 專案的 Siddhant Awasthi 和 Model 3 的專案經理。
EPFL 破解生物奈米孔奧祕,開啟學習型分子運算新篇章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5 日 10:30 | 分類 奈米 , 生物科技 | edit |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們最近揭示了生物奈米孔的神祕行為,這些微小的分子孔在自然界和生物技術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研究團隊透過對奈米孔進行工程化設計,發現奈米孔的內部電荷及其與通過的離子相互作用,導致了兩種關鍵效應:整流(rectification)和閘控(gating)。這個發現不僅解釋了奈米孔的複雜行為,還暗示了未來在生物啟發計算和基於離子的處理器中的應用潛力。 繼續閱讀..
馬斯克下動員令:特斯拉 AI 團隊職涯最艱難一年,2026 成生死關鍵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4 日 11:4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汽車科技 | edit |
特斯拉的人工智慧部門近日被告知,2026 年將是他們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一年。這個消息由特斯拉的 AI 軟體副總裁艾索克·埃盧斯瓦米(Ashok Elluswamy)在一次全體會議中傳達,會議持續了近兩小時,參會者形容這次會議如同一場動員令。
藍色起源新葛倫火箭首執行 NASA 級任務,順利部署新火星探測器 |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4 日 11:39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 edit |
藍色起源完成發射里程碑,於第 2 次飛行任務 NG-2 成功發射新葛倫火箭,將 NASA ESCAPADE 火星探測器送上漫長而曲折的火星之旅,火箭第一級也首次順利回收。此舉不僅代表商業火箭發展邁入新階段,更有望改寫美國當前太空探索格局,進一步推動火星科學研究。 繼續閱讀..
《洛基》主題曲當 BGM 卻慘摔,俄羅斯 AI 機器人首次亮相變災難現場 |
| 作者 TechNews 編輯台|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4 日 10:30 | 分類 尖端科技 , 機器人 , 科技趣聞 | edit |
俄羅斯首款人工智慧驅動的人形機器人 AIdol 在 11 月 11 日於莫斯科的雅羅維特會議中心(Yarovit Hall Congress Center)首次公開展示時,面臨尷尬的失敗。在 1976 年電影《洛基》(Rocky)的主題曲〈Gonna Fly Now〉襯托下,這款機器人走上舞台時,雖然向觀眾揮手,但隨後卻失去平衡,面朝下摔倒,現場氣氛瞬間凝重。工作人員迅速用黑布覆蓋摔倒的機器人,並將其抬離舞台,迫使展示提前結束。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