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奈米

科學家開發出奈米級電線生產技術,電線寬僅 3 個原子大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1 月 04 日 18:30 | 分類 奈米 , 會員專區 , 材料、設備

根據國外科學網站所發布的消息指出,日前,美國史丹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和能源部 (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共同發現,一種使用鑽石的新方法,透過將鑽石極小化的技術,可以裝配成極細電線,其電線寬度只有 3 個原子的大小。這樣的技術一旦成熟,將可以廣泛應用在各項需要極小化的產品使用上。

繼續閱讀..

為什麼鹿角能夠如此堅硬?科學家找到其中的關鍵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1 月 04 日 11:48 | 分類 奈米 , 會員專區 , 材料

在動物的世界裡,經常得為了生存而互相打鬥,但卻有一種動物,在打鬥過後,獲勝的那方依然可以毫髮無傷的全身而退——頭上長著角的公鹿,他們堅硬的鹿角是打鬥時的最大武器,因此許多年來,科學家們始終相當好奇,到底為什麼鹿角能夠如此堅硬,而最近,科學家總算找到答案了。 繼續閱讀..

不愧是萬能材料,石墨烯未來還能用於發現癌症細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2 月 22 日 18:48 | 分類 奈米 , 會員專區 , 材料

被譽為「萬能材料」的石墨烯,到底還有什麼事是辦不到的呢?隨著近來石墨烯應用越趨熱門,科學家及研究人員們發現石墨烯所能運用的領域也越趨廣泛,從行動電源到修復脊髓,石墨烯總能一次次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而現在,科學家們發現石墨烯又多了一項新應用——可用來發現癌症細胞。 繼續閱讀..

全新光柔發熱衣,寒流保暖就靠這一件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2 月 10 日 0:00 | 分類 奈米

寒流來襲,還在穿腫泡泡的衛生衣嗎?近年來發熱衣大行其道,因有輕薄及保暖功能,相當受到歡迎;但目前市面上眾多的發熱衣產品,不僅價格差距頗大,發熱或保暖的效果更是不盡相同,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時下最夯產品—發熱衣的作用。

繼續閱讀..

廢棄液晶面板加上奈米孔洞 再創環保新商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1 月 15 日 17:17 | 分類 奈米 , 材料 , 面板

在我們日常使用的 3C 家電中,液晶電視、螢幕占了不小比例。但汰換而廢棄的電視跟螢幕若沒有經過妥善處理,將會形成可觀的垃圾,對環境造成莫大破壞。台灣每年回收 600 公噸廢液晶面板,為了處理這一巨大問題,工研院研發出「玻璃奈米孔洞吸附材料」,能讓廢棄物更妥善地被利用,並把重金屬廢水變成清水,創造新價值。

繼續閱讀..

心跳呼吸不漏拍 智慧衣 24 小時照護你健康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1 月 10 日 14:31 | 分類 奈米 , 材料 , 穿戴式裝置

在各方看好下,智慧衣要成為市場的主流趨勢,還是得先面對產品價格、款式設計、穿著舒適感等課題,並且克服頻繁水洗的挑戰,消費者才有辦法下手。為此,工研院聚焦在材料上,研發出奈米銀線,具備導電、導熱和抗菌等功能,一舉解決過去不耐水洗的缺點。

繼續閱讀..

從穿戴式到電子皮膚,軟性裝置才是未來?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20 日 16:01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目前穿戴式裝置的流行程度尚不及智慧型手機,但隨著技術進步,勢必更加普及,擁有相當大的市場潛能。而穿戴式裝置的未來,就在於擺脫手機附屬品或第二螢幕的定位,另闢蹊徑建立其殺手級應用。「三建產業資訊」(SumKen)特邀大阪府立大學電子物理工學研究科博士竹井邦晴,分享奈米材料如何應用在軟性感應器上,開創次世代穿戴式裝置,並就其相關優缺點及面臨的考驗提出討論。

繼續閱讀..

2016 諾貝爾化學獎簡介:如何將分子變成機器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07 日 10:30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晶片

(編按:本文為臺大化學系師生翻譯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的新聞稿,向一般大眾解說頒獎的理由)

2016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 Jean-Pierre Sauvage(索瓦)、Sir J. Fraser Stoddart(史托達特爵士),和 Bernard L. Feringa(費倫加),這是因為他們開發出了比頭髮還要細上千倍的分子機器,這是關於他們如何將化學分子連結在一起並設計出各種機器,包括微型電梯,馬達以及微型肌肉的故事。 繼續閱讀..

受細菌啟發,全新可變形醫療微型機器人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7 月 28 日 20:21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在科技持續追求微型化的趨勢下,奈米機器人至今依然熱度不減。醫療領域中,從設計成可以吞嚥,到在血液中游動的實驗機器人,都包含在研究範圍內。但最令人頭痛的問題之一,在於如何控制釋放出去的微型機器人。於是瑞士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Z)合作團隊便挺身而出,發明了一種新型態的微型機器人,很有可能在幫助藥物投送到人體中,邁出劃時代的第一步。

繼續閱讀..

賓州州立大學發現了一種可以自行接合的自癒材料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05 月 24 日 17:53 | 分類 奈米 , 尖端科技 , 會員專區

傳統的「自癒」材料有一個典型缺點,就是缺乏彈性,因此侷限了它們應用層面,例如穿戴裝置,或是運動設備。然而,「彈性」與「自癒」這兩種特性在過去通常是無法兼得的,例如一個具備彈性的「自我修復」材料不是無法在斷裂後完全復原,就是必須損失一些原來的特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