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地球從外太空欣賞究竟有多美,讓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於今年 3 月 1 日升空的 GOES-18 新氣象衛星告訴你,就跟寶石一樣亮眼。 繼續閱讀..
近似人眼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新氣象衛星 GOES-18 首張圖像釋出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9 日 16:59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近似人眼從太空看到的地球,新氣象衛星 GOES-18 首張圖像釋出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9 日 16:59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 edit |
我們的地球從外太空欣賞究竟有多美,讓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於今年 3 月 1 日升空的 GOES-18 新氣象衛星告訴你,就跟寶石一樣亮眼。 繼續閱讀..
阿提米絲 1 號發射窗口時程公布,最快今年 8 月可發射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9 日 13:1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SLS 火箭與獵戶座飛船正在加緊腳步進行各種發射前關鍵測試,而 NASA 現在也公布了阿提米絲 1 號(Artemis 1)任務的發射窗口安排,最快為今年 7 月 26 日~ 8 月 10 日,最慢可能到明年 6 月。 繼續閱讀..
灰塵堆積太嚴重,洞察號任務開始倒計時,NASA:今年底就會退役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8 日 15:06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帶來不少火星震研究成果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任務已開始倒計時。隨著太陽能電池板積聚大量灰塵減少電力供應,NASA 表示洞察號只能再運行幾個月,將在今年夏季結束任務前盡可能收集更多科學數據。 繼續閱讀..
電波望遠鏡如何穿透 27,000 光年「看見」黑洞?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3 日 16:1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黑洞觀測與電波天文學發展密切相關,為什麼觀察黑洞要透過電波望遠鏡而非光學望遠鏡?前者又如何「看見」實際上看不見的宇宙黑洞? 繼續閱讀..
公布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影像!人類首「看見」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 A*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2 日 21:42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宇宙觀測史再翻新一頁!繼 3 年前事件視界望遠鏡首次 M87 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直接成像」後,今日 EHT 團隊再度釋出超銳利影像,帶來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 A*」第一張直接成像照片。 繼續閱讀..
祝融號於烏托邦平原發現水流動證據,發生在火星寒冷乾燥年代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2 日 12:2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隨著中國祝融號火星車加入探勘行列,越來越多證據支持火星地表流淌過液態水,而根據祝融號最新發現,當大家認為火星已進入乾燥又寒冷的時期後,烏托邦平原卻出現水活動的證據。 繼續閱讀..
尋常還是稀有?首觀察到黑洞自發磁翻轉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1 日 18:1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我們知道太陽、地球磁場都會翻轉,但沒想過超大質量黑洞也會翻轉得如此徹底。2.36 億光年外,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可能就在我們眼前翻轉了磁極。 繼續閱讀..
解開人類深空任務關鍵,科學家想研究水熊蟲的太空生存技巧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0 日 18:2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不起眼、被低估,卻具有超乎想像的力量,這就是地表最強生物:水熊蟲。身為一種能忍受極熱、極冷、缺水、缺氧、太空輻射等各種極端環境的動物,水熊蟲身上或許能找到幫人類執行深空旅行任務的關鍵。 繼續閱讀..
銀河系衛星星系清晰到彷彿不認識,韋伯望遠鏡再發新圖像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0 日 15:58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明明是以前已知的星系,卻彷彿從未見過。韋伯望遠鏡最怕熱的中紅外成像──光譜儀(MIRI)日前冷卻至工作溫度、試拍了一張照片測試對焦,成果當然沒有令人失望: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眼中,大麥哲倫星雲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還要清晰耀眼。 繼續閱讀..
機智號首次失去聯繫,NASA 暫停毅力號任務全力挽救直升機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10 日 12:15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 edit |
機智號微型直升機是人類第一次於其他星球實現可控動力飛行的創舉,截至 2022 年 4 月 29 日已執行 28 次任務,然而原訂 5 月 3 日展開的第 29 次飛行,機智號首次與 NASA 失去聯繫。團隊憂心忡忡到暫停毅力號任務全力挽救直升機,目前已恢復通訊並確認異常原因,隨著火星冬季即將到來,機智號生存前景開始變得險峻。 繼續閱讀..
紅外線太空望遠鏡的演進比較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9 日 8:3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大麥哲倫星系是繞著銀河系運轉的衛星星系。韋伯太空望遠鏡團隊比較韋伯太空望遠鏡(見首圖)的中紅外線觀測儀(MIRI)、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及史匹哲太空望遠鏡(Spitzer Space Telescope,SST)的大麥哲倫星系影像,該團隊表示: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主鏡僅40公分,史匹哲太空望遠鏡主鏡為85公分主鏡,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主鏡達6.5公尺,相比之下大很多,解析力和集光力也好很多,此外,哈伯太空望遠鏡無法提供中紅外線波段的影像。
數十億年來,月球一直在偷吸地球大氣逸散的水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06 日 11:42 | 分類 天文 | edit |
月球上的水或許比想像中還多,因為數十億年來,它一直從地球大氣偷渡水過去。地球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磁層氣泡當中,但某些地方出現破洞,當月球經過該處導致部分斷裂的磁力線重新連接,水便沿著重新接合的磁力線逃逸,有些回到地球,有些卻前往月球表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