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重力透鏡研究極遙遠宇宙的天體,對天文學家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名為 HE0230-2130 的類星體卻讓天文學家極其困惑,因重力透鏡成像少了一個! 繼續閱讀..
錢卓拉望遠鏡找到消失的類星體影像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21 日 22:18 | 分類 天文 |
錢卓拉望遠鏡找到消失的類星體影像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21 日 22:18 | 分類 天文 | edit |
以重力透鏡研究極遙遠宇宙的天體,對天文學家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名為 HE0230-2130 的類星體卻讓天文學家極其困惑,因重力透鏡成像少了一個! 繼續閱讀..
連續九天重複出現的全球神祕地震訊號,SWOT 衛星找到原因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20 日 15:4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2023 年 9 月,全球各地地震監測站都記錄到一個奇怪地震訊號,連九天每 90 秒重複出現,一個月後類似訊號再次出現,持續一週才消失。最近兩項研究終於找到原因,確認該訊號由困在格陵蘭島東部峽灣的兩場大型海嘯引起。 繼續閱讀..
過去 5,600 萬年內,近距離路過太陽系的恆星並未改變地球氣候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9 日 16:07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當太陽在銀河系內高速移動,無可避免會與其他天體軌道交錯,比如約 7 萬年前,蕭茲星系統就曾穿越太陽系外圍歐特雲,距離太陽不到 1 光年。如此近距離路過我們的恆星,是否曾擾亂地球軌道並引發劇烈氣候變化?一篇新研究指出,不會。 繼續閱讀..
地球磁場、大氣氧含量變化有神祕同步率,或藏行星關鍵適居線索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9 日 13:30 | 分類 天文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 edit |
地球磁場、大氣氧含量實際上可能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一篇新研究發現,地球磁場強度與大氣氧含量在過去 5.4 億年幾乎同時增加或減少,表明兩者某種程度密切相關,源自地球深處的力量可能高度影響地球表面適居性。 繼續閱讀..
「風吹砂」有望突破行星形成難題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8 日 22:17 | 分類 天文 | edit |
行星從微小塵粒逐步成長為岩石世界,中間卻要面臨重大挑戰:當塵粒長到數十公分至一公尺,容易因氣體阻力落入中心恆星,或碰撞碎裂,形成所謂「公尺障礙」(meter-size barrier)。這使天文學家難以解釋岩石行星(如地球)究竟如何從小到大順利長大。 繼續閱讀..
本田汽車加入太空競賽,完成可重複使用原型火箭首次發射、著陸測試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8 日 12:44 | 分類 天文 , 尖端科技 , 航太科技 | edit |
日本汽車製造商本田(Honda)業務出乎意料地朝太空拓展了。累積過去汽車與自動駕駛開發技術,本田 17 日宣布該公司獨立開發的可重複使用原型火箭完成首次發射與著陸測試,並透露 2029 年實現亞軌道太空飛行關鍵目標。 繼續閱讀..
雙中子星合併迄今最長模擬過程,揭示黑洞和噴流形成細節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7 日 18:12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雙中子星合併現場相當極端,涉及許多重要天文物理現象,過去理解雙中子星合併事件的研究多數依賴計算方法,現在科學家釋出迄今最長時間的雙中子星合併模擬過程,可見這場碰撞結果如何迅速塌縮成黑洞,揭示黑洞和噴流形成細節。 繼續閱讀..
快速電波爆發穿過「宇宙迷霧」,揪出缺失的普通物質潛伏地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7 日 14:36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宇宙主要由可見普通物質、不可見暗物質與暗能量構成,然而就算是可見普通物質也有一半不知所蹤。直到最近,天文學家透過快速電波爆發事件首次直接檢測到瀰散在宇宙霧氣中的普通物質,並解釋所有缺失普通物質去向:新研究表明,76% 普通物質以星系間熱氣體形式存在。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找到早期再游離幕後推手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6 日 22:16 | 分類 天文 | edit |
韋伯太空望遠鏡最新的觀測成果發現了一群過去難以偵測的小型星系,它們可能在早期宇宙的重大轉變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尋找宇宙「再游離時期」(epoch of reionization)能量來源的努力,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證據之一。 繼續閱讀..
證實冥王星「自我冷卻」關鍵條件,高空藍色霧霾調節著氣候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6 日 17:2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冥王星被籠罩在神祕藍色霧霾之下,使這顆矮行星在太陽系中顯得獨特,而最近天文學家使用韋伯太空望遠鏡重新審視,進一步證實藍色霧霾是這顆矮行星氣候主要驅動力。 繼續閱讀..
不尋常的暗面,哈伯太空望遠鏡發現天王星衛星新異象 |
作者 Cindy A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6 日 16: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利用 NASA 哈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天王星四大衛星時,發現令人震驚的結果:衛星表面的暗面分布完全違背了傳統理論預期。這項 2023 年 6 月在美國天文學會年會發表的研究,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太陽系第七大行星及其衛星系統的理解。 繼續閱讀..
異常無線電脈衝訊號自南極洲冰層下方冒出,科學家懷疑未知粒子作用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6 日 13:54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edit |
一個正在南極上空飛行、旨在檢測宇宙射線無線電波的科學氣球設備,近日卻從南極洲冰層下方檢測到異常無線電脈衝,可能暗示未知新型粒子或相互作用出現。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捕捉罕見傾斜軌道系統,武仙座 14 C 或揭行星演化新線索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5 日 22:14 | 分類 天文 | edit |
這是一個被研究人員形容為「混亂又奇特」的行星系統。透過 NASA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線相機,天文學家成功拍攝到距離地球約 60 光年、位於銀河系中的恆星「武仙座 14」(14 Herculis)周圍的已知系外行星之一,也是極為寒冷的氣體巨行星。
錢卓望遠鏡觀測到宇宙初期的強烈黑洞噴流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4 日 22:16 | 分類 天文 | edit |
美國太空總署錢卓 X 射線太空望遠鏡團隊近期新研究,團隊觀測到遙遠宇宙黑洞噴出強大噴流。更特別的是,噴流還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產生互動作用,更加明亮。
星系團重返戰場:PSZ2 G181 的二次碰撞預兆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3 日 22: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錢卓拉 X 射線天文台(Chandra)與其他望遠鏡的新觀測,捕捉到一場罕見的宇宙事件:兩個星系團已發生碰撞,並正朝著第二次衝撞的方向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