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天文

韋伯望遠鏡直接成像兩顆系外行星,一眼辨別處於不同成長階段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3 日 16:38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太陽系外有些星球的天空可能充滿沙粒。韋伯太空望遠鏡最近對類太陽恆星 YSES-1 系統內兩顆大型年幼行星進行直接成像,其中一顆行星大氣層充滿矽酸鹽沙雲,另一顆行星周圍則環繞著原始物質盤,未來可能孕育出衛星。 繼續閱讀..

AI 助攻天文學,盼搜尋類地行星更快更準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3 日 13:1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天文 , 尖端科技

在尋找類地行星的過程中,人工智慧(AI)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法國天體物理學家珍妮·達沃特(Jeanne Davoult)在德國航空太空中心(DLR)領導的研究中,利用 AI 模型和演算法加速尋找類地行星的過程。她在《Astronomy & Astrophysics》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指出,AI 的目標是預測哪些恆星最有可能擁有類地行星,進而避免盲目搜索,縮短探測時間,並提高探測數量。 繼續閱讀..

星鏈衛星滿天飛,天文學家擔心影響南非平方公里陣列望遠鏡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3 日 8:10 | 分類 低軌衛星 , 天文

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建立的星鏈近地衛星網路服務,越來越多國家獲得核准開通網路服務,網路普及到世界每個角落的夢想逐步完成,不過,星鏈衛星發射越多,也造成許多天文攝影愛好者不滿,因為老是拍到星鏈衛星煞風景。且不只衛星本身,發射訊號對天文計畫也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繼續閱讀..

太陽軌道載具首對太陽南極成像!揭露太陽磁場正一團亂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2 日 17:50 | 分類 天文 , 自然科學 , 航太科技

許多飛行器與望遠鏡都在注視太陽,然而觀測視角多侷限於黃道面內,太陽兩極地區通常成為觀測盲點。直到太陽軌道載具(SolO)發射,走了一條與以往飛行器不同的高傾角軌道,最近成為首個從黃道平面外對太陽兩極進行成像的飛行器,提供太陽混亂磁場罕見視角。 繼續閱讀..

科學家發現中等質量黑洞的新證據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12 日 10:28 | 分類 天文

根據黑洞質量大小,天文學家將黑洞分為三類,分別是恆星質量黑洞(約太陽質量 5~50 倍)、超大質量黑洞(約太陽質量數百萬到數十億倍),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雖然科學家認為應該有中等質量黑洞,但對起源或特徵知之甚少,因此認為是黑洞演化過程罕見失落的環節。近期,天文學家終於取得中等質量黑洞的新證據。 繼續閱讀..

NASA 老衛星奧德賽號新影像,看見火星高聳火山穿透高層大氣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9 日 13:46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地球火山景觀令人嘆為觀止,而火星火山能讓地球最高火山相形見絀。2001 火星奧德賽號(2001 Mars Odyssey)最新發布影像讓我們看見火星地平線前所未有景色,巨大火山「阿爾西亞山(Arsia Mons)」頂部穿透火星晨雲,直逼上層大氣。 繼續閱讀..

黑洞成宇宙級粒子加速器,比大型強子對撞機更強大的新選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8 日 21:30 | 分類 天文 , 航太科技

大型強子對撞機改變了粒子物理學,現在科學家又在構思更強大的超級對撞機。但超級對撞機需要龐大資金與時間,科學家轉向更便宜自然替代方案尋找暗物質和其他難捉摸的粒子。新論文描述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創造緻密環境讓粒子以相對論性速度旋轉並相互碰撞,釋放地球可偵測到的其他粒子。 繼續閱讀..

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碰撞的不確定性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6 月 07 日 21:29 | 分類 天文

早在 1912 年,天文學家就意識到仙女座星系(當時認為是星雲)與銀河系,兩邊以秒速約 110 公里靠近。一世紀後,天文學家用哈伯太空望遠鏡測量仙女座星系側向運動,發現微不足道,以至於最終與銀河系迎面相撞幾乎是必然,兩個星系會在約 45 億年後激烈碰撞,最終合併成一龐大星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