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股災

股災衝擊房市?39 萬雙貸族面臨寬限期與資金調度雙重壓力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1 日 8:20 | 分類 房地產 , 證券 , 財經

近期台股受到美國關稅議題影響而大幅下跌,使得部分投資人損失慘重,這波震盪除了影響股市,也可能對房市造成壓力。尤其在目前房貸寬限期陸續到期之際,又適逢股災,許多民眾可能面臨資金調度的困境。根據聯徵中心統計,今年一月「雙貸族」人數再創新高,達到39萬人,顯示部分背負房貸與信貸的民眾,在股災之下可能感受到沉重的經濟壓力。

繼續閱讀..

企業 CEO 何時會反對川普?調查:股市暴跌超過 20%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7 日 12:53 | 分類 國際貿易 , 國際金融 , 證券

川普結束自由貿易時代,引發股市崩盤,但美國企業至今對關稅反應平淡。耶魯大學教授參加一場 CEO 大會,臨時起意對參加會議的企業高層進行調查,詢問他們何時會跳出來集體表達對川普政策的擔憂,大多數人表示,股市至少下跌 20% 以上繼續閱讀..

中國谷底翻身,市場憂 2015 年股災重演

作者 |發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09 日 13:49 | 分類 中國觀察 , 證券 , 財經

中國股市這兩年跌至谷底,許多人資產大幅損失,負面消息漫天瀰漫,還參與中國市場的投資人,一直掙扎是否要認賠拋售。9 月底中國政府宣布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後,中國股市突然起死回生,中國人紛紛湧入市場,但這場股市暴衝讓人回想 2015 年中國股災。 繼續閱讀..

砍殺千億外資賣不下去,回顧過去 5 年兩次股災,台股發生什麼變化?

作者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30 日 8:15 | 分類 證券 , 財經

加權從 6 月大航海時代之後,就因為航運股的大跌,面臨沉重的籌碼壓力,儘管投信在航運股熄火後,重新搶回盤面主導權,並讓櫃買指數直到 8 月初都還維持相對加權指強勢的型態,但被航運養大的資金,過快湧入中小型電子股,導致融資餘額快速飆高,部分融資想獲利了結下車,加上消費性電子出現庫存調整的疑慮,立刻導致台股出現 5 月份以來最劇烈的修正,加權指連續 9 個交易日下跌,8 月 18 日短暫反彈後,又再續跌 2 天,股民在開了連續 2 個月的多頭派對後,重新體驗了 5 月份的心境,大跌後利空也被放大解讀,市場開始擔心是否會重演 2015 年股災的劇本。

繼續閱讀..

被 3 月股災洗下車,許多投資人錯過市場復甦列車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9 月 14 日 13:30 | 分類 財經

美國 3 月開始爆發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引發美國股市上演大逃殺,市場掀起恐慌性拋售潮。不過,自 3 月底以來,美股大幅回升,甚至接連再創新高,但在 3 月股災被洗下車的投資人,許多人現在仍在場邊觀望,無法享受這波漲幅帶來的豐厚報酬。 繼續閱讀..

股災下的進場學!跌破十年線「底部」到?台積電、鴻海「逢低布局」甜蜜點是多少?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4 月 06 日 8:00 | 分類 理財 , 財經

將來,若回顧歷史,2020 年的武漢肺炎必定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轉折。全球幾乎同時鎖國、封城,乃至於全球經濟關機暫停,誰會想到有一天,我們需要自己設立生產線生產口罩、生產電動車的特斯拉竟要緊急為美國生產呼吸器?

繼續閱讀..

回顧過去 10 年 3 次股災,最慘的一次 4 個月跌掉 28%,投資人可從中學到什麼?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23 日 7:30 | 分類 國際貿易 , 理財 , 財經

台股 3 月 12、13 日表現突然風雲變色,本來內資還可以支撐加權指數在萬點之上,但在歐美股市經歷 9~13 日動盪一週後,亞股也在恐慌賣壓下大幅下修,16 日盤前美國聯準會降息 4 碼,一口氣將利率從 1% 降至 0%,市場解讀這是聯準會看壞後續景氣的訊號,造成道瓊期貨早盤再度下跌熔斷,抵銷了 13 日大漲 1985 點的反彈樂觀氣氛,台股 16 日開盤下跌 69.2 點,早盤一度拉至平盤之上,但歐美疫情惡化的新聞不斷放出,加上更多名人染病,市場擔心美股跌勢會再度失控,不少法人或散戶都選擇減碼,早盤翻紅後立刻翻黑,盤中跌幅擴大,終場大跌 411 點,以 9,717 點作收,成交量 2,093 億,較 13 日 3,036.51 億縮小,價格雖然更便宜,但美股表現不明,承接意願不如上週高。

繼續閱讀..

美公債遭華爾街銀行拋售,股六債四報酬減幅雷曼來最慘

作者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12 日 17:45 | 分類 財經

向來是避險天堂的美國公債價格,近來價格因美股股災、油價崩盤而飛漲。然而,公債價格 3 月 11 日也跟隨美股下殺,表現極不尋常,也讓運用股債配置資產的投資人報酬縮水。專家直指,近來逢低買進公司債的銀行決定拋售公債,恐怕是罪魁禍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