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蛋白質

糧食危機何解?提升農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增產可能是方案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8 月 23 日 7:4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環境科學 , 生物科技

儘管我們所處的社會可能無法感覺到食物的短缺,但糧食危機是真實存在的,根據多項資料表示,現在很多地區都因為氣候變遷而造成的乾旱或其他因素而導致糧食生產銳減。聯合國也預計,就算不考慮氣候變遷對糧食產量造成的影響,要餵飽地球不斷增加的人口,2050 年時的糧食生產量必須增加 50% 以上。 繼續閱讀..

癌細胞「吃了糖就搗蛋」,科學家抽絲剝繭尋找對策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18 日 13:49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由於碳水化合物能為生物提供豐富的能量,因此在時間的長河裡,生物漸漸演化為喜愛糖的甜味。糖分子經由細胞完整的代謝後會產生二氧化碳、水及維持繁衍生命所需的能量。癌細胞則不會將糖分子完全代謝,而是僅汲取其部分能量,原因是要將代謝的中間產物用於製造細胞各種組成分子,以滿足癌細胞快速增生所需。因此癌細胞需要「吃下」更多糖以補能量的不足。 繼續閱讀..

化研為用主動出擊,中研院攜手國衛院技術發表 17 項研究亮點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7 月 13 日 11:50 | 分類 市場動態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為擴展我國技術移轉的能量,縮短新藥研發時間,中央研究院首度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結合雙方各自在基礎科學研究與醫藥科技上的優勢,13 日共同舉辦聯合技術發表會,聚焦於「小分子藥物」、「個人化醫療檢測技術」與「蛋白質藥物」等三大領域共 17 項技術與成果,盼望透過詳盡的技術介紹與發展潛力,促成產學界的交流與合作,鏈結我國生物醫學的優質研究成果與生技產業的生態系,以加速台灣生物科技的發展。

繼續閱讀..

研究轉錄作用中 DNA 雙股怎麼被分開,幫助發展新的抗菌機制藥物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6 月 25 日 12:00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對於所有生物來說,「轉錄作用(transcription)」是生物細胞內運作的基礎,它的功能可以解釋成細胞內解讀 DNA 基因密碼的過程,細胞透過轉錄作用機制「閱讀」DNA 編碼,並以此為基礎製造和調控蛋白質的生成,能夠影響整個細胞生長代謝以及各種功能。在最新發表的研究中,科學家首次以冷凍電子顯微技術來研究轉錄作用中的細節,這些研究成果將能夠幫助未來科學家對針對細菌轉錄作用階段進行干擾的抗生素。 繼續閱讀..

俄羅斯科學家利用「太空站」研究抗癌藥物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6 月 23 日 15:19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俄羅斯的科學家近日發布新聞指出,他們已成功研發了「來自太空」的抗癌藥物,並宣稱該藥物有潛力治療所有人類癌症。此藥物並非外星人贈送的禮物,也不是於外星球發現的新化合物,而是在藥物開發過程中,某些實驗藉助太空站的無重力環境較易完成。 繼續閱讀..

環狀 RNA 也能製造蛋白質?

作者 |發布日期 2017 年 05 月 11 日 16:08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幾年前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全新 RNA 分子,不同於其他功能已知的 RNA,這些分子會形成封閉的迴圈狀,因而被稱做環狀 RNA。儘管我們所知甚少,不過這些分子的數量可不少,尤其在大腦中還會隨著年齡而累積。相對於帶有製造蛋白質訊息的 mRNA,環狀 RNA 以往被認為在細胞中負責其他事。 繼續閱讀..

水熊蟲的超強蛋白質也能保護人類基因免於輻射傷害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14 日 6:45 | 分類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被俗稱為「水熊蟲」的緩步動物門的物種雖然微小到無法以肉眼觀察,但卻因為他們強大的生存能力而受到矚目,他們生存的環境十分多元,在許多極端惡劣的環境中都能夠生存。除了極端溫度的環境之外,他們對於輻射的耐受性非常高,對氧氣以及水分的要求非常低,甚至能夠在太空環境中存活。 繼續閱讀..

2016 諾貝爾生醫獎: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以細胞自噬研究獨得

作者 |發布日期 2016 年 10 月 04 日 11:41 | 分類 名人談 , 會員專區 , 生物科技

2016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簡稱生醫獎)由來自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大隅良典教授單獨獲得,他所發表的細胞自噬作用研究在生物學各領域都有著重要影響及貢獻。自噬作用的失常和巴金森氏症、第二型糖尿病以及許多因老化所產生的生理功能失調有關,自噬作用的基因突變可能造成基因疾病,若自噬作用受到擾亂也可能和癌症相關。雖然自噬作用已經在 50 年前便為人所知,但它的重要性以及對於生理學以及醫藥衛生領域的影響卻一直到大隅良典 1990 年代的研究才真正開始受到重視,也讓他在今年得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