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哈伯和韋伯太空望遠鏡讓我們對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發現了許多驚人的事物,而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便是對哈伯常數的推導。最近的一篇論文宣稱韋伯太空望遠鏡驗證了哈伯太空望遠鏡之前的研究結果,準確測量了這個常數的數值。 繼續閱讀..
韋伯望遠鏡驗證了哈伯常數的準確性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25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韋伯望遠鏡驗證了哈伯常數的準確性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4 年 11 月 25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近年來,哈伯和韋伯太空望遠鏡讓我們對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發現了許多驚人的事物,而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便是對哈伯常數的推導。最近的一篇論文宣稱韋伯太空望遠鏡驗證了哈伯太空望遠鏡之前的研究結果,準確測量了這個常數的數值。 繼續閱讀..
天文學家在北極星表面發現斑點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4 年 09 月 01 日 0:00 | 分類 天文 | edit |
天文學家用 Center for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Astronomy(CHARA)Array 觀測北極星,是三合星系統,也是最近最亮的典型造父變星。北極星又稱為北辰、極星、小熊座 α 星、HR 424 或 HD 8890,中國古星官名為勾陳一。天文學家用這些恆星當成「標準燭光」,因真實亮度取決於脈動週期,較亮恆星脈動速度會比較暗恆星慢;但恆星在天空看起來的亮度,取決於恆星真實亮度和與恆星的距離。天文學家可根據脈動週期得知造父變星的真實亮度,可用造父變星測量所屬星系的距離,並推斷宇宙的膨脹速度。 繼續閱讀..
脈衝造父變星為測量宇宙尺度提供新線索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24 年 06 月 21 日 7:50 | 分類 天文 | edit |
新的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對脈動造父變星最精確的測量,這可能為我們了解宇宙的巨大規模和尺度提供了線索。造父變星是一種變星,亮度在短時間內變化,並表現出特定的光度模式。然而,雖然這種有節奏的行為可以讓天文學家根據恆星亮度的變化或脈衝來計算空間距離,但它也可能會使恆星的觀測變得困難。 繼續閱讀..
哈伯望遠鏡對宇宙膨脹的最精確測量,確實宇宙有些怪事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22 年 05 月 23 日 13:10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edit |
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全新「代表作」於近日發表,集結升空逾 30 年對宇宙膨脹速度最精確的測量數據,確認哈伯常數(宇宙膨脹率)與預測值有極大出入:局部區域測量結果更大,大爆炸後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數值則較小。也許兩個數字都沒錯,因為當中可能有全新物理機制摻合。 繼續閱讀..
確認銀河系盤面翹曲不平,可能是衛星星系或暗物質拉扯 |
作者 Emma stein|發布日期 2019 年 08 月 02 日 13:58 | 分類 天文 , 會員專區 , 航太科技 | edit |
過去我們認為銀河系盤面薄而平坦,只是中央部分有點凸起。然而現在科學家最新 3D 模擬表明,銀河系的盤面一點也不平整,而是東翹西翻,就像你抖被子時出現的波浪幅度一樣。 繼續閱讀..
首幅 3D 精細地圖呈現令人意外的銀河系扭曲外貌 |
作者 台北 天文館|發布日期 2019 年 02 月 13 日 9:15 | 分類 天文 | edit |
銀河系是所謂的螺旋星系(spiral galaxy),大部分恆星散布在扁平盤面,稱之為「銀盤」(Galactic disk)。然而,據澳洲雪梨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Richard de Grijs 和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天文學家陳孝鈿(Xiaodian Chen)等最新研究繪製的首幅銀河系 3D 立體精細地圖顯示:銀河系並不是先前認為的扁平穩定,而是離銀河中心愈遠、扭曲愈嚴重。這項關於銀河系形狀的新發現,有助於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銀河系內的恆星運動及銀河盤面起源。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期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