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IC設計

聯發科第一季營收年增超過一成,創歷年同期新高也超越財測預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10 日 20:45 | 分類 IC 設計 , 半導體 , 國際觀察

IC 設計龍頭聯發科公布 2025 年 3 月份營收,營收金額達新台幣 560 億元,較 2 月份增加 21.28%、較 2024 年同期增加 10.93%,創 30 個月以來的新高紀錄。累計,2025 年前 3 個月營收來到 1,533.1 億元,較 2024 年同期增加 14.88%,為歷年同期新高。

繼續閱讀..

陳立武 Intel Vision 2025 主題演講,強調恢復技術製造的領導地位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4 月 01 日 9:00 | 分類 IC 設計 , 半導體 , 晶圓

晶片大廠英特爾 (Intel) 最新執行長陳立武 (Lip-Bu Tan) ,3 月 31 日於 Intel Vision 2025 大會對廣大科技生態系統演講,分享他恢復公司技術製造的領導地位方案。將憑著領導職務和深厚產業經驗,以客戶為中心理念,將成為英特爾策略執行的基石,用新興技術進步並把握重要軟硬體和代工機會。

繼續閱讀..

群聯 PS5022 成全球首款 ISO 26262 ASIL-B Compliance 車規認證 SSD 控制晶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05 日 16:00 | 分類 IC 設計 , 半導體 , 晶片

NAND 控制晶片暨儲存解決方案廠商群聯宣布,旗下專為車載系統打造的 PCIe Gen4x4 PS5022 控制晶片成為全球首款通過 ISO26262 ASIL-B Compliance 認證的 SSD 控制晶片。此認證是目前針對 NAND 產業的最高等級功能安全 (Functional Safety,FuSa) 標準,展現群聯在車用市場的深厚布局與技術領先地位。

繼續閱讀..

前董事聯名反對台積電併英特爾晶圓業務,指美國半導體面臨風險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3 月 02 日 9:00 | 分類 半導體 , 晶圓 , 晶片

市場消息指川普政府可能推動英特爾和台積電成立合資企業,接管英特爾製造產能。投資者預估英特爾可能會分拆,使近期英特爾股價近期飆升逾 20%。英特爾四位前董事在 Fortune 雜誌撰寫專欄文章,說這是個糟糕的想法,並建議將英特爾製造業務拆分給美國投資者擁有的獨立公司。

繼續閱讀..

郭明錤:Intel 18A 工程樣品測試良率低於 30%,對下半年量產不利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25 日 8:3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IC 設計 , 半導體

近期,因為傳聞台積電將接管英特爾晶圓製造部門,導致英特爾內部員工反彈,認為 Intel 18A 節點製程較台積電 N2 節點製程更具優勢,把晶圓製造業務交台積電掌管是一大錯誤的情況。甚至,傳出英特爾的 Intel 18A 準備較 N2 更早進入量產階段的消息。對此,中資天風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就表示,Intel 18A 的樣品測試良率不如預期,加上組織設置與供應鏈管理文化瓶頸、這都讓台積電能夠進一步勝出。

繼續閱讀..

英特爾 2024 年伺服器處理器繳出 13 年來最差成績,新產品仍難保持優勢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7 日 16:20 | 分類 IC 設計 , 伺服器 , 半導體

自 2017 年以來,AMD 藉由 EPYC 伺服器處理器一直在穩步搶下市場占有率,並保持著與英特爾同類產品之間的性能優勢。在此同時,各種採用 Arm 架構的客製化設計處理器也開始崛起,這使得老大哥英特爾仍保持著領先的位置,但市場占有率卻在不斷下降,現在更進一步繳出了尷尬的成績。

繼續閱讀..

因應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風險,台積電晶片生產價格將調漲 15%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2 月 06 日 15:50 | 分類 GPU , IC 設計 , 半導體

新就任的美國總統川普誓言要對多個國家徵收關稅,而他目前正在一一兌現承諾當中。不過,徵收關稅將導致多個產業陷入混亂。對此,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正在考慮大幅提高晶片生產價格,以因應接下來川普進行徵收關稅的不確定風險。

繼續閱讀..

中國 DeepSeek 掀起 AI 話題,外資不認為具成本優勢以影響 AI 晶片市場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1 月 27 日 17:1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IC 設計 , 中國觀察

就在大家準備過農曆新年前夕,全球科技界迎接巨大變局。根據市場消息指出,日前總部位於杭州的 AI 公司「深度求索 (DeepSeek)」發布了一個推理模型 DeepSeek-R1,號稱在數學、程式碼及推理基準測試中,已經可以匹敵,甚至超越美國矽谷研發的模型,但是成本卻只要十分之一,不但讓科技界大為震驚,也使得引領 AI 產業的輝達、台積電等公司的股價一度大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