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MIT

MIT 突破大腦植入技術,電子裝置可循環進入腦部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6 日 13:0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在一項突破性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及神經生物工程中心的助理教授 Deblina Sarkar 及其團隊成功開發出微型電子設備,這些設備能與活細胞結合,並透過注射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最終到達大腦的特定區域。這項技術的創新之處在於,它不再需要傳統的外科手術來植入電極,而是利用免疫細胞定位炎症的天然機制,將這些微型設備運送到炎症部位。

繼續閱讀..

終結 AI「隨意編碼」!MIT 提出概念化架構,解決 LLM 破壞既有功能難題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1 月 14 日 8:1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軟體、系統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最近提出一種新的軟體模型,旨在改善人類和人工智慧(AI)代碼生成器的編碼過程,讓軟體開發變得更透明和可讀。這項研究由 Eagon Meng 和 Daniel Jackson 共同撰寫,題為《你所見即所做:可讀軟體的結構模式》(What You See Is What It Does: A Structural Pattern for Legible Software)。 繼續閱讀..

MIT 顛覆金屬理論:原子結構加工後仍保持秩序,改寫材料設計思維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8 日 8:30 | 分類 半導體 , 尖端科技 , 材料

麻省理工學院(MIT)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團隊近期發現,常見金屬中的隱藏原子結構,即使經歷極端製造加工後,也能持續存在,並非傳統觀念中所認為會完全隨機化。這個突破挑戰了數十年來金屬合金在加工過程中化學元素迅速達到均勻混合的理論,揭示了一種全新的「非平衡態化學模式」。 繼續閱讀..

攻克基因編輯安全難題,MIT 革新技術讓 DNA 修復精準度大幅提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10 日 9:30 | 分類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基因編輯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顯著降低了「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方法的錯誤率,這個技術有望用於治療多種遺傳疾病。先導編輯是一種基因編輯方法,能夠修復缺陷基因,使其正常運作,但過去存在一定風險,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基因變化。 繼續閱讀..

MIT 打造 AI 實驗助手 CRESt,加速材料開發刷新科學發現效率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07 日 11:2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尖端科技 , 材料

麻省理工學院(MIT)最近推出一個名為「現實世界實驗科學家助手」(CRESt)的新型人工智慧平台,旨在加速科學發現的過程。這個平台不僅是傳統的數據分析工具,而是設計成一個能夠像真正的研究夥伴一樣,整合多種科學資訊並自主規劃和執行實驗的系統。 繼續閱讀..

MIT 成立 CHEFSI 中心,結合 AI 與超級電腦模擬極端物理環境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2 日 12:00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尖端科技 , 環境科學

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日獲得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NNSA)的支持啟動一個新研究中心,專注於模擬極端物理環境。這個名為CHEFSI(即「耦合高焓流體-固體相互作用的超級計算模擬中心」Center for the Exascale Simulation of Coupled High-Enthalpy Fluid–Solid Interactions)的項目,將匯聚計算、材料科學和應用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致力於模擬那些在物理測試中難以或無法重現的極端情境。 繼續閱讀..

MIT 找到新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海水淡化率更高、解決缺水危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13 日 13:30 | 分類 材料、設備 , 環境科學 , 自然科學

世界資源研究所報告,全球有 40 億人面臨飲用水短缺,主要是水污染和淡水資源有限。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化學教授海瑟·庫利克(Heather Kulik)指出,海水淡化可能是潛在解決方案。她展示如何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ACCESS 計畫資源,以聖地牙哥超級計算中心(SDSC)Expanse 系統研究。 繼續閱讀..

喝咖啡也能補鐵?新型微粒讓營養融入日常飲食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7 日 8:20 | 分類 材料 , 生物科技 , 醫療科技

全球約 20 億人口面臨缺鐵的營養風險,輕則貧血,重則影響嬰幼兒腦部發育。如何用飲食巧妙補充鐵質,卻不破壞口感,一直是營養強化研究的重要課題。近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推出「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創新技術,打造鐵的微晶結構,能提升鐵穩定性,高溫烹煮、長期儲存都不會分解,甚至可同時攜帶碘(iodine)等其他金屬元素。論文刊登於《Matter》期刊。 繼續閱讀..

美國科技股大跌原因?MIT 報告稱 95% 生成式 AI 投資零回報衝擊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8 月 20 日 9:23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ChatGPT , OpenAI

美國科技股大跌,那斯達克(NASDAQ)重挫 314.82 點,為 8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交易員將部分跌幅歸因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發布的一份報告,內容稱對生成式 AI 的投資,95% 的機構至今零回報,但生成式 AI 正是過去幾個月推動美股屢創新高的主因之一。

繼續閱讀..

從疫苗巨頭到 AI 先鋒!Moderna 揭未來工作新常態:AI 是同事,不是工具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16 日 13:45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人力資源 , 生物科技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科技公司莫德納(Moderna)正在重新定義其工作模式,預計到 2030 年,將有高達 45% 的工作將由 AI 完成。根據來自 DeepMind、Meta 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專家在達沃斯的 MIT AI 日上分享的預測,未來兩年內,95% 的高級認知任務將由 AI 更有效地執行。

繼續閱讀..

MIT 開發視覺與 AI 系統,教軟體機器人自我認知

作者 |發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8 日 10:33 | 分類 AI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軟體、系統

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最近開發新系統,以視覺和人工智慧教導軟體機器人理解自身運動。此創新不依賴傳統感測器或手動編程,而是用消費級相機讓機器人觀察自己的動作,自建模型理解幾何形狀和可控性。論文刊登於《自然》期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