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誘惑!成為供應鏈的一員是讓人又愛又怕的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4 月 12 日 8:00 | 分類 Apple , iPhone , Samsung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蘋果的誘惑!成為供應鏈的一員是讓人又愛又怕的事


iPhone XS 系列發售快 8 個月了,網路關於訊號問題的爭論一直沒停,不過最後結論總是免不了一句:英特爾不行。

英特爾還算做出可用的 4G 基頻,讓蘋果和高通徹底分手。問題是距離 5G 時代差臨門一腳,對 5G 基頻合作夥伴的選擇,蘋果卻似乎陷入困境。

根據外媒 Engadget 報導,華為或許將向蘋果出售 5G 基頻晶片。出現這樣的傳聞,顯然是蘋果似乎不完全信任英特爾基頻製造的能力,雖然後者剛剛公開表示能在 2020 年推出滿足客戶需求的 5G 基頻。

蘋果自然不打算把 5G 全都壓在英特爾身上,根據路透社報導,1 月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在審理高通反壟斷案的過程中,蘋果高層透露蘋果正與英特爾、三星甚至聯發科接觸,商討之後 iPhone 的 5G 基頻晶片事宜。

目前有能力生產 5G 基頻的廠商屈指可數,三星已有自研 5G 基頻,甚至 S10 5G 版上市開賣,華為也在 1 月正式帶來 5G 解決方案巴龍 5000,剩下還有聯發科,也在去年中推出自家 5G 基頻 Helio M70,預計今年上市。

加上剪不清理還亂的高通與剛曝光的華為,這個星球上所有能製造 5G 基頻的晶片商都已和蘋果接觸。

失去了高通,蘋果選擇再等英特爾一年

和高通糾纏不清的訴訟造成關係惡化,是蘋果現在面臨窘境的直接原因,儘管英特爾基頻勉強滿足今年 iPhone 系列的需求,但隨之而來關於收訊的質疑聲,也再次讓蘋果差點重蹈「天線門」覆轍。

從 2016 年開始,蘋果和高通的關係就逐漸疏遠,當年 iPhone 7 首次採用英特爾通訊基頻為高通之外的第二家供應商。直到去年秋季發表會,蘋果第一次全面採用英特爾基頻。

根據調研機構 Rosenblatt Securities 分析師 2017 年的統計,高通從蘋果身上攫取的營收大概占公司 18%~20%,而高通全年營收在 220 億美元左右,所以光是賣基頻給蘋果,每年至少幫高通創造 40 多億美元營收。

(Source:Flickr/Kārlis Dambrāns CC BY 2.0)

對高通來說,損失大客戶的結果顯而易見。從 2017 年財報來看,高通專利授權業務利潤 51.75 億美元,同期相比下滑 21%。綜觀 2018 財年,高通專利授權業務利潤只有 35.25 億美元,不僅同期相比下滑 32%,利潤率也從 2017 年的 80% 下滑到 68%。

但高通還是硬生生不服軟,根據外媒 AXIOS 報導,高通總裁 Cristiano Amon 前幾天表示,蘋果想要 5G 基頻只需打個電話過來,但這樣「示好」聽起來似乎有點挑釁意味。何況以蘋果的自尊來說,吃高通這株回頭草恐怕難上加難。

(Source:三星

同時,並非所有人都覺得蘋果是塊肥肉,也可能是燙手山芋。4 月稍早曾有媒體報導三星電子回絕蘋果購買 5G 基頻的請求,理由是產能不足。畢竟以 iPhone 規模來說,一旦答應供應可能就是幾千萬甚至上億顆,三星為最早推出量產版 5G 手機的廠商,能夠自給自足已經不易,現在根本無法滿足蘋果的胃口。

當然,比起買英特爾、三星或高通的基頻,都沒有蘋果自研基頻徹底解決問題有用。

路透社今年稍早報導已指出,蘋果資深副總裁 Johny Srouji 已帶隊開始研發 5G 基頻,同時還在高通總部所在地聖地牙哥建了容納 500 人團隊的工作室,意圖簡直太明顯──挖高通牆角。蘋果這類招數通常屢試不爽,相信自研 5G 基頻上路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儘管我們可對蘋果的 5G 基頻有信心,但時間不等人,iPhone 對蘋果來說是不能有閃失的產品,對蘋果太重要了。別看蘋果一度市值高達兆美元,現金流充裕到讓其他品牌紅了眼睛,但不要忘記每年營收有一大半都來自 iPhone,如果 iPhone 不能如期接上 5G ,對其他競品來說絕對是天賜良機。

好在蘋果並不是熱中搶首發的廠商,已有多家媒體報導今年蘋果並不會有 5G 手機,首款支援 5G 的 iPhone 最快也要等到 2020 年。之前 FastCompany 就援引內部消息表示,英特爾數千人的研發團隊在研發 iPhone 的 5G 基頻,但一直沒能解決發熱問題。

所以英特爾只能繼續研發功耗更低的基頻,以求 2020 年能夠趕上新 iPhone 面世,畢竟今年下半年將是 5G 手機集中爆發的開始,蘋果有耐心等英特爾一年,但恐怕沒有耐心再等一年。

競爭和風險都無法阻止蘋果的誘惑

過去幾年,華為海思設計製造的晶片包括麒麟系列 SoC 還是巴龍系列的基頻,一直都專供自家產品使用,沒有出售過。儘管 Engadget 強調這次「開放」僅賣給蘋果,但並不意味全面開放第三方,同時小字部分的「There’s no indication Apple is interested, though」也表示可能僅是示好,有很多因素都會阻礙雙方進一步接洽。

說到底,這不過是蘋果和零件供應商之間的博弈,只是相比更多身居幕後的供應商外,三星和華為的另一層身分是 iPhone 最大的對手。尤其是三星,長久以來和蘋果一直保持敵對競爭的關係,但同時又長期為蘋果提供各種元件,從處理器到記憶體再到螢幕,iPhone 的生命週期都能找到三星的蹤跡。

哪怕有競爭關係、有風險,但蘋果龐大訂單帶來的利益,是 800 家供應商都難以割捨的誘惑。

這就是讓所有 iPhone 元件供應商最糾結的地方。iPhone 是現象級產品,是標竿,成為蘋果的供應商除了龐大的訂單量,也代表能力得到蘋果高標準認可,成為蘋果的合作夥伴,對市場其他潛在合作夥伴來說,也是自身水準的強力證明。

但要滿足蘋果龐大的胃口也不容易,由於蘋果的強勢發言權,使供應商不得不優先滿足蘋果的需求,也就使整個業務越發向蘋果傾斜,直到大部分業務和蘋果綁在一起,風險係數也隨之飆升。但蘋果現任 CEO 庫克是對供應鏈十分敏感的人,絕對不願意把雞蛋都放在同個籃子裡。

業務過分依賴蘋果不僅不健康,甚至可能會被蘋果冷漠無情的「分手」瞬間損失慘重。比如從第一代 iPhone 起就一直為 iPhone 提供 GPU 技術的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隨著 2017 年蘋果宣布棄用 PowerVR GPU,這家公司的股票直接暴跌 69%,堪比跳樓大拍賣,並最終落得賣身下場。還有長期為 iPhone 提供 LCD 螢幕的 JDI,蘋果將主要型號轉向 OLED 後,也已連續 6 季虧損。

從使用三星 CPU 到自研 CPU,從用 PowerVR GPU 到自研 GPU,甚至是螢幕,即便三星是目前最好的 OLED 供應商,蘋果還是想找個「備胎」,每次蘋果都在加強自己對供應鏈的把握能力,這樣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同時還能因供應商之間彼此競爭而獲得最多優惠條件。

只不過,生意就是生意,有需求時一切好說,要錢給錢,滿面笑容;不景氣時縮減成本,揮刀直接砍向供應商,同樣眼睛也不眨一下。

這就是蘋果,也是商界永恆不變的原則。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