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在美設晶圓代工廠?分析師:成功機率低,製程仍卡關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5 月 13 日 10:05 | 分類 晶圓 , 晶片 , 零組件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英特爾在美設晶圓代工廠?分析師:成功機率低,製程仍卡關


據傳川普政府憂慮美國科技供應鏈太過脆弱,與英特爾(Intel)等晶片大廠商討,希望他們在美國建立生產基地,減少對台灣、中國、南韓的依賴。據悉英特爾躍躍欲試,希望和政府合作,在美設立晶圓代工廠。但是有分析師認為,英特爾若想和台積電、三星電子等競爭,成功機率極低。

Barron’s 12 日報導,美系外資分析師 Christopher Danely 12 日報告表示,英特爾新晶圓代工廠「成功機率非常低」。他坦言,晶圓代工「讓英特爾能運用技術領導地位和製造經驗,是該公司唯一的成長機會」,但是英特爾若想成功跨足晶圓代工,必須「大刀闊斧改變營運模式」。晶圓代工生產商品多,但是每種產品產量低,並需要彈性營運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此種模式和英特爾做法大相逕庭,英特爾通常大量生產少數商品。

Danely 並警告,英特爾在技術面還需努力,該公司的 7 奈米和 10 奈米製程仍有問題。他認為台積電較有可能在美國設立晶圓代工廠,主因台積電晶圓代工數據資料庫廣泛、擁有多元化的客戶層、製程技術完善、交貨品質佳。台積電若在美國設廠,將和台灣的核心業務和供應商距離遙遠,但是上述因素能部分抵銷在美設廠的不利條件。

美國銀行(BoA)Global Research 分析師 Vivek Arya 則說,建立新晶圓代工廠需要 3 年時間,費用在 100 億至 200 億美元之間。英特爾數度想進軍晶圓代工,都不太成功,該公司的製程問題也無助搶單。不只如此,英特爾和許多仰賴晶圓代工的廠商,處於競爭關係,這些業者不大可能使用英特爾的晶圓代工廠。Arya 呼籲,英特爾應該拆分設計和製造業務,分成兩家獨立公司。

12 日英特爾下跌 2.89% 收 58.39 美元。台積電 ADR 下跌 2.50% 收 51.09 美元。

CRN 4 月 23 日報導,去年夏天,英特爾才發布第一款 10 奈米處理器 Ice Lake。英特爾執行長 Bob Swan 今年 4 月表示,首批 10 奈米伺服器處理器 Xeon Ice Lake 將在今年下半出貨。做為對照,2019 年台積電已率先放量生產 7 奈米製程晶片。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