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車時代來臨,Arm 認為電動車成功需具五項條件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5 月 04 日 16:55 | 分類 汽車科技 , 自駕車 , 零組件 Telegram share ! follow us in feedly
大造車時代來臨,Arm 認為電動車成功需具五項條件


電動車(EV)時代已正式展開,許多汽車品牌大廠前仆後繼投入發展,像是通用汽車表示該公司在 2035 年前,將把汽柴油引擎的車款及休旅車從商品選項中移除;福特汽車也將在 2030 年前,將在歐洲市場的車款全面電動化。英國原本發布預計在 2035 年前逐漸讓汽柴油車退出市場,隨後又把時程提早到 2030 年。

由於電動車系統可被比喻為裝上輪子的電腦,對於電子產業來說,這當然也是個好消息。不過,嚴格的安全要求、漫長的前置時間及對效能的需求,讓電動車成為一個充滿挑戰的市場。而在汽車、電子產業紛紛投入電動車領域之際,Arm 也觀察到五個重要電動車設計趨勢。

首先是處理能力將進行整合。Arm 車用事業部副總裁 Chet Babla 表示,不久前,車輛運算效能常等於處理器數目,現在車商已開始轉戰至分區、更集中式的運算架構策略,以數量較少、但威力更為強大的系統單晶片,取代許多的微控制器,而電動車將讓這個趨勢加速成形。利用異質核心陣列打造效能更強大的裝置,可以監控關鍵的安全系統、管理更新與終端服務互動,並為雲端架構的 AI 與機器學習演算法搜集與詮釋數據。

其次是電池要變得更聰明。Babla 指出,未來十年,電池管理與控制系統將是創新的熱點。電池管理將獲得雲端分析的輔助,而後者則可分析個別駕駛的習慣,並與電池管理系統一起運作;例如博世(Bosch)預測其雲端電池系統可以減少 20% 電池損耗。

第三是車輛的效率必須更高。對於內燃機車輛,電力是次要的考量,但是對於電動車,座艙內消耗的電力會直接影響續航哩程。汽車製造商未來必須進行肉眼看不到的車輛耗能減重,並密切關注處理能力與演算法效率。

第四,電動車設計不只跟車輛本身有關。Babla 說明,電動車將需要更多的充電站、更多電力容量與電網的升級。未來當車輛在充電站充電時,也將連上網路,這個網路會連結到訂定電力生產預測的智慧電網進行分析、主控即時電力市場的雲端應用、區域性的能源儲存,當然還有公共充電站內部,以及車內複雜的處理器等。

最後一個重要趨勢是開始思考自動駕駛。Babla 表示,自駕車最後都會是電動車,與內燃機引擎相關的可靠性與維修等問題,對於想要利用它打造自駕車隊的人,負擔實在是太大。此外,電動車(目前)的成本溢價,車隊也比較容易攤掉。也因此,從電池管理與分區控制所學到的心得,將有效地成為汽車自動化推出的發展平台;且效率的重要性也會越來越高,因為 Level 5 自駕系統每秒運算力將達到 4,000TOPS。

(首圖來源:奧迪

關鍵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