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遊戲公司還能指望元宇宙嗎?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9 月 23 日 8:45 | 分類 數位內容 , 網路 , 遊戲軟體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這屆遊戲公司還能指望元宇宙嗎?


原本以為在 Roblox 上市之後,元宇宙(Metaverse)的風潮就會漸漸散去,但沒想到最近幾週,這個詞居然又流行了起來。沒辦法,先有傳聞說字節開價大幾十億收購 Pico,後有中青寶憑藉一款《釀酒大師》覆蓋元宇宙、NFT、白酒三大概念,5 個交易日大漲 116%。資本市場被瞬間點燃。

隨後媒體又發現,不少頂尖遊戲公司都已經註冊了元宇宙的商標,例如騰訊的天美元宇宙、王者元宇宙、QQ元宇宙,以及米哈遊的「米宇宙」。

▲ 米哈遊一口氣註冊了20個商標類型。

在高漲的市場情緒之下,投資者紛紛向上市公司提問:「你們在元宇宙方面有什麼業務?」有的公司曬出了VR投資版圖;還有公司稱自己的開放世界新作擁有「VR級標準的美術品質和內容密度」,支援NFT和AI技術,並表示將在2023年推出《XX元宇宙》。

不過熱度還沒持續幾天,深圳證券交易所就向個別公司發了問詢函,呼籲市場回歸理性的報導也越來越多。HTC中國區總裁汪叢青甚至向第一財經表示:「最近好幾家公司說他們是做元宇宙遊戲的公司,突然股票就漲了30%,這從創業者的角度也是可理解的,但是會讓消費者和市場感到有點混亂。」

可能有人會說,市場應該對遊戲公司多一些寬容。畢竟元宇宙是網路的終極形態,到了那個時候,最靠近元宇宙的遊戲將登上時代的頂點。今天愛理不理,明天高攀不起!

元宇宙和普通遊戲公司有關係嗎?

首先,普通遊戲公司和元宇宙,本來就很難攀上關係。先說Roblox,或者說UGC平台這個方向。的確有很多遊戲公司都有編輯器專案,也有不少類似的創業公司拿到了投資。創始人最開始想做的是教育軟體;而且它成立於2004年,趕上了幾波網路的人口紅利,主要針對的青少年群體也沒有太多社群娛樂選擇。

但在今天,青少年的社群和娛樂選擇實在是太多了,更不用說他們還有遊戲時間的限制。如果他們真的想做遊戲,Unity、UE等引擎的門檻也在降低。更難的是,搭建一個像Roblox一樣的平台需要巨大的成本,且利潤率遠遠不如遊戲。Roblox至少有實打實的用戶量和流水說服資本市場,而創業公司一旦開始燒錢,投資人可不一定會給你信仰級的支援。

再說虛擬世界方向的元宇宙。騰訊高級副總裁馬曉軼曾告訴我們,未來遊戲行業最頭部的主力陣容會是8~10款頂尖的元宇宙等級產品,它們會提供不同類型、題材和美術風格的世界。

如果當真如此,那要不先做個《要塞英雄》試試?

當然,文化創意行業沒有那麼固化,任何遊戲公司都有做出最好遊戲的可能。但一家普通遊戲公司,卻口口聲聲地說要做元宇宙,那步伐恐怕是邁得太大。

最後再簡單說說VR。很多人可能會說,字節投資Pico之後一定會再投資CP,一批VR遊戲公司即將崛起,他們會是元宇宙賽道的重要參與者!

但很遺憾,由於VR遊戲已經寒冬了太久,現在的CP規模都很小,甚至很多團隊都在靠外包度日,並沒有研發大產品的能力。或許他們對VR設計的理解更深,但由於幾乎沒有工業化的能力,恐怕他們和元宇宙的距離比大廠更遠。

所以說,與其上來就做元宇宙,還不如先做一家賺錢的遊戲公司。

現在應該知道,為什麼大多數業務還可以的公司,面對元宇宙概念的時候都比較謹慎。甚至有券商私下吐槽,如何回應關於元宇宙的問題,是區別好公司和壞公司的標準。

元宇宙和遊戲大廠有關係嗎?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了:如果說普通遊戲公司和元宇宙無緣,那麼騰訊網易米哈遊總該能做出元宇宙了吧?這要看你對於元宇宙的定義。

如果按照馬曉軼的定義,元宇宙更像是一個核心玩法超棒,超級沉浸,支援多個平台的線上世界。但這樣的元宇宙,恐怕很難打破世界觀、題材、玩法的界限。畢竟做為「網路終局」的元宇宙,肯定不只是「某IP元宇宙」或者「武俠元宇宙」。

但如果外延足夠擴大,遊戲能夠實現這些嗎?某MMO製作人對此並不樂觀,他的邏輯如下:

  1. 元宇宙應該是高度透明,用戶行為自由,可以頻繁互動的世界;
  2. 這樣的世界和MMO差不多,用戶會發現別人比自己好看,別人的進度更領先,別人的水平更高,甚至別人能直接拎著刀砍自己……進而充滿壓力;
  3. 這樣的壓力極難通過遊戲設計解決。一些開放世界遊戲,例如《原神》確實強調探索,但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的體驗都更近似單機。一旦透明,玩家就會選擇效率最高的遊戲方式;
  4. 這代人壓力已經很大了,大部分人都希望在虛擬世界尋找解脫。因此一個高度透明的世界,只會是少數人的選擇──它還是MMO或者SLG,無法達到元宇宙的標準。

這套邏輯肯定不能讓所有人認同。例如《脫稿玩家》的結局就給出了一個解法:新的《Free City》不再是一座犯罪都市,它的核心樂趣來自高水平AI NPC帶來的湧現式敘事。

但仔細想想,這種核心玩法未必站得住腳。如果你要像對待真人一樣對待NPC,那遊戲和現實又有什麼區別?如果喜歡故事,為什麼不選擇節奏更緊湊,更有情緒起伏的固定內容,比如影視或者互動影片,而是非要在虛擬世界裡碰運氣?

再退一步說,如果真的有一個大廠憑藉傲人的研發實力,顛覆所有的社交形態和遊戲系統,做出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元宇宙,那這個世界真的屬於它嗎?在這個時局,我想沒有一家公司有膽量搭建一個占據大量民眾時間,允許他們在裡面創造價值,且貨幣自由流通的虛擬世界

按照這個定義,元宇宙更像是一種新基建,多家遊戲大廠和其他機構會把彼此的平台和內容銜接在一起,共同構築一個新的平台。這可能也是天美總裁姚曉光接管QQ的原因──光是遊戲或者QQ的延伸,都不太符合終極元宇宙的標準。

(Source:Unsplash

到底是誰的元宇宙?

如果說普通遊戲公司難以入局,大廠也很難做出大家最期待的產品,那元宇宙到底和誰有關係?

某知名風投的研究負責人告訴我,他們並不覺得那些要做元宇宙的公司靠譜,但十分歡迎元宇宙概念的技術和工具鏈公司。因為只要講了這個故事,大家就能抬高自己的估值,獲得更好的發展。

同理,你可以說字節收購Pico是在布局VR,但他們也未必就有一張關於元宇宙的清晰藍圖。據某家頭部VR遊戲研發團隊預估,今年中國6dof的硬體持有量應該在20萬-50萬之間。而只有支援6dof,硬體才能檢測玩家身體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移,用戶也才能有沉浸感──這是元宇宙最基本的前提。

事實上,雖然Facebook已經投入巨額資金,坐擁目前最成功的VR硬體Oculus,且在這個領域投入了1萬名員工(據The Information 3月的報導),但祖克柏依舊認為元宇宙不會由某一家公司管理,而是會由不同的參與者以去中心化的形式營運。

大部分號稱要打造元宇宙的遊戲公司,最靠譜的結果,可能就是做出一款更加龐大複雜的MMORPG。但說實話,最近行業的利多消息越來越少,難得有一個市場認可的概念擺在前面,大家難免很難克制住融資或者做市值管理的衝動。

但在一個遠大且形態未定的目標面前,絕大多數公司都沒有參賽的資格。與其指望靠熱點拯救自己,還不如花笨功夫做好手頭的遊戲。畢竟一家公司最痛苦的不是找不到概念,而是等到概念可以落實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過去幾年非但核心能力沒有提升,還把資金花光了。

(本文由 遊戲葡萄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