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池新創 Factorial Energy 宣布完成 D 輪融資,獲得來自賓士與 Stellantis 兩家公司共 2 億美元注資,希望可以加速固態電池商轉的時間。
電動車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鋰電池就是不可避免的戰場,其中固態電池已經被許多車廠視為關鍵技術,正在拚命開發。美國電池新創 Factorial Energy(簡稱 FE),宣布他們已經完成最新一輪 Series D 融資,來加速商業化的時程。
這次領投的企業是賓士(Merceds-Benz)以及 Stellantis(飛雅特克萊斯勒與寶獅雪鐵龍集團合併),總投資金額達到 2 億美元,但距離固態電池正式商轉到底還要多久呢?
根據 FE 執行長 Siyu Huang 的說法,他們將在本季開始興建先導產線,地點位於新英格蘭。「當這座工廠完工,FE 將開始規模化生產固態電池,並供貨給客戶開始測試。」FE 的客戶不僅有這次領投的賓士跟 Stellantis,還有 2021 年銷量突飛猛進的現代汽車。
目前 FE 已經製作出容量達到 40 安時(Ah)的固態電池原型,並不斷進行各種壓力測試。除了 FE,包括 BMW / 福特(Solid Power)通用汽車、寧德時代、Toyota 以及福斯汽車(Qunatum Scape)全部都在固態電池的路上衝刺,但多數都還沒有具體時間表。
與此同時,中國東風汽車也首度發表了第一批固態電池電動車,使用贛鋒鋰業製造的固態鋰電池,首發 50 輛,不過限定示範營運使用,還未大規模量產。
固態電池比現有的鋰電池更加安全,續航力更高,同時也有可能更便宜,因此被各大車廠視為聖盃,而唯一對固態電池沒興趣,就是全球電動車銷售龍頭特斯拉,究竟特斯拉自己研發的 4680 電池會否超越固態電池呢?答案最快,將會在 2022 年下半揭曉。
(首圖來源:Factorial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