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國內布局?南韓電池巨頭積極海外擴產,引發產業空洞化隱憂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3 月 24 日 17:29 | 分類 汽車科技 , 電動車 , 電池 follow us in feedly
忽略國內布局?南韓電池巨頭積極海外擴產,引發產業空洞化隱憂


韓媒 Pulse 報導,南韓三大電池巨頭 LG Energy Solution、SK On 和三星 SDI 競相海外擴產,國內擴產計畫卻毫無消息,引發南韓本地產業潛在空洞化的擔憂。

從近期擴廠看,LG Energy Solution 密西根州擴建計畫獲得 5,650 萬美元州補助金及 20 年減稅政策(價值 1.326 億美元);歐盟執委會也批准匈牙利政府補助金,提供 2.09 億歐元給 SK On 在當地興建第三間電動車鋰離子電池廠;三星 SDI 匈牙利擴張計畫,預計也獲得 1,450 億韓圜補貼。

同時三間電池巨頭也跟國外廠商合作建廠及生產基地,或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外國政府以國家補貼或稅收優惠等條件吸引南韓電池製造商建廠,尤其歐美國家最積極;另外,為了與主要汽車製造商合作,加速全球擴張,這些企業必須就近生產,在國外建工廠。

業界人士解釋,全球汽車製造商要求透過陸路而非海路運輸電池,所以要在南韓建立電池廠很困難,最近合作關係是以合資企業結構為中心。另考慮到成本和地緣政治問題,南韓電池製造商也將目光轉向全球市場。

大林(Daelim)大學汽車工程教授 Kim Pil-soo 指出,美國實行「美國優先」原則,電動車電池關稅占車輛總成本約 40%,因此工廠本地化越來越重要。

問題在南韓電池巨頭積極擴展海外生產設施同時,對國內擴大電池產量沒有特別計畫,像 SK On 目標 2025 年確保總產能達 220GWh,但在瑞山生產基地僅占 5GWh;LG Energy Solution 產能目標是 2025 年北美達 200GWh,但國內貢獻可能只有 10%。

除此之外,連主要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也選擇在印尼建立電池廠。因此專家認為南韓政府必須有解決土地成本、工資和勞資衝突等問題的意願,防止本國電池產業空洞化。

(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