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追求 CPU 本土化,外資點名受惠供應鏈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6 月 29 日 10:25 | 分類 GPU , 中國觀察 , 處理器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中國追求 CPU 本土化,外資點名受惠供應鏈


根據美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到了 2027 年,中國國產 CPU 在當地 PC 和伺服器市場滲透率可達 30%,將從英特爾、輝達等美廠商手中奪走 100 億美元的營收,有助於相關供應鏈如台積電、三星和世芯受惠。不過,也要小心美國透過出口管制,限制代工和 EDA 工具,來打擊中國本土 CPU/GPU 市場。

中國政府 2 年前陸續將中央政府機關、國有事業等單位的電腦和軟體更換為國有品牌,取代為聯想等中國品牌和 Linux 操作系統,不過更換 CPU 方面一直有難度,因為替代品的性能較差,且當地 CPU 的核心智慧財產權仍來自外國公司,例如 ARM 和 MIPS 架構。

美系外資指出,中國決定採購採用本土 CPU 的伺服器,加上金融業也在轉型,有望成為基礎設施支出的新驅動力。根據上半年調查,中國企業也強烈希望運算系統本土化,將有助於加速國產 CPU 的滲透。

至於當中的轉折點,美系外資認為,中國已經開發自己的 CPU 指令集,例如 LoongArch;再來,中國出現新創本土 CPU/GPU 供應商,由 AMD 和輝達前高層經營,技術只落後英特爾、AMD、輝達 1-2 代;另外,中企已藉由台積電技術推出伺服器級的 CPU/GPU;最後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大型網路公司,已經像亞馬遜和 Google 一樣為自家雲端、AI 服務開發訂製的運算晶片。

至於中國本土 PC 能否滲透到商用市場?美系外資指出,到了 2027 年,中國運算產品如 CPU、GPU、AI 潛在市場規模將達 320 億美元,或占全球消費 19%,成為中國半導體本土化最大尚未開發的市場。如果中國 CPU 和軟體供應商可提供具創新 EM 功能和有競爭力的價格,有機會搶攻商用 PC 的低階市場。

美系外資認為,目前中國本土晶片供應商市占率達 12%,大都來自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帶來約 40 億美元營收,雖影響英特爾、AMD 和輝達在中國營利狀況,但下降空間只有2%。美國 IT 硬體分析師 Erik Woodring 認為,中國本土化對戴爾、惠普和蘋果等美國製造商帶來影響,但風險較小,只占每年 PC 出貨量 2-5%。

美系外資指出,除台積電、三星、世芯有望受惠外,聯想和金山軟件分別為定位最好的 PC 硬體和軟體公司,但目前是給予劣於大盤評級。美國半導體分析師 Joe Moore 則因為週期性問題,認為英特爾和輝達的投資價值較高。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