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支武林高手輩出!零售業跨入支付大戰,虧錢也要拚龍頭?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01 日 10:30 | 分類 支付方案 , 第三方支付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電支武林高手輩出!零售業跨入支付大戰,虧錢也要拚龍頭?


全聯再次撼動支付市場!旗下「全支付」今年 8 月上線,聯合盟友「全盈支付」發揮通路龍頭優勢。然而,十數家專營電子支付業者還在虧損,這波零售跨入支付的業界風潮,誰能找出獲利之道?

▲ 全聯董座林敏雄(中)、長子林弘斌(右)親掌全支付董座。

台灣已進入「電支戰國時代」!國內電子支付用戶已跨過1,800萬門檻,已有11家專營電支機構、20家兼營電支機構。電子支付不只重整金融生態,流通版圖也正隨之洗牌。

電支市場今年迎來兩大通路聯軍,分別是超商二哥「全家」攜手玉山銀、拍付國際(PCHome子公司)的「全盈支付」,以及超市龍頭「全聯」百分百投資、8月底上線的「全支付」。

更受矚目的是,全支付與全盈支付將「全全聯手」,兩強合計約5,000個實體門市、超過2,200萬的會員數,氣勢驚人。

全聯搶進,不惜「虧十年」

其實,全聯早在2019年即推出PX Pay,且截至今年,註冊會員數已達830萬,全聯有大約三成的營收是透過PX Pay,每月交易金額高達台幣40億元,註冊數、活躍會員數都居通路之冠。

支付市場潛力如此驚人,也難怪全聯接著搶攻電支執照。不但將PX Pay升級全支付,且英文名字是PX Pay Plus,大有將支付業務再延伸至帳戶轉帳等金融業務的企圖心。

全聯董座林敏雄派長子林弘斌親掌全支付,甚至發下豪語「要拚支付龍頭,有虧十年的準備!」

究竟,台灣電支市場的潛力多大?另方面,如果連滿手銀彈的林敏雄都有虧錢準備,那搶進電支市場的理由是什麼?

比較近年電子支付成長概況,2019年使用人數才540萬左右,到2020年竄升到903萬餘人,2021年飆衝至1,388萬餘人(表1)。

去年7月,《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上路,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整合,不同電支平台可相互轉帳之後,可望加深民眾對電子支付的依賴度。截至今年上半年,總使用者近1,790萬人,成長力道仍強勁。

進一步觀察業者成長力道,值得注意的是,全盈支付在4月下旬開業,使用人數當月就超過8.4萬人,排行第12,到6月底已擠進前八強,使用人數也從8.4萬人來到59萬,不到兩個月激增50多萬人。

電支武林高手輩出,但攤開專營電子支付業者的財報,卻發現他們離獲利「尚有一大段路要走」。

街口延攬高手,力拚三年由虧轉盈

以街口支付來說,2015年成立至今,通過實名制客戶認證的會員已逾百萬,境內實支實付交易金額的市占率高達45%。意即,消費者在電商平台結帳直接使用街口的比率高,但街口虧損卻不減反增,去(2021)年虧損已來到4.56億元。

不畏全聯挖走街口前大將游金榮,街口支付延攬將來銀行前執行副總梅驊接掌新董事長,力拚三年由虧轉盈。今年街口上半年財報,虧損和去年相較,確實正在縮減。

梅驊金融科技資歷豐富,曾任永豐銀行電子金融處處長、露天拍賣行銷處負責人等職務,擁有數位金融、電子商務、行銷經驗三大強項,熟悉業界現況。他點出,電支業者在財務、生態圈建置、跨售不易等挑戰夾攻之下,有三大難關要挺過。

第一,台灣電支的入行門檻高、競爭又激烈。和中國、歐美相比較,台灣的支付服務較為密集,消費者已習慣當下使用的支付工具,就算新兵搶進,也不見得有意願改用;且民眾還有信用卡等支付工具可選擇。因此新進業者想要獲客,不論行銷、人力、廠商資源等,都很燒錢。

第二,補貼戰是「漫漫長役」。獲客之後,緊接著要維持使用者黏著度、提高市占率,「免不了大打補貼戰」。此外,要擴大支付生態圈得拉攏異業盟友,但對方不見得願意合作,且跨售難在牽扯到個資保護,還會有額外認證機制,程序繁複。

第三,商模成熟度還不到「損益兩平」階段。前面兩關通過之後,隨即就要將使用者交易金額、頻次墊高,才能盡快損益兩平。不過,梅驊觀察台灣許多電支業者的使用人數只約50萬,還在第一階段奮鬥,不然就是勉強要進入第二階段,「根本還談不到損益兩平。」

業者劍指「微型銀行」商機

如此燒錢的事業,業者為何堅持搶進?梅驊點出,無非是看好背後「微型銀行」這塊大餅。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最大亮點就是,跨銀行的帳戶可互轉,電支業者甚至可以申請買賣外幣、小額匯兌。也就是說,拿到主管機關給予牌照的「電子支付機構」,在法規開放下,可望成為消費金融銀行,恐威脅傳統銀行利基。

而近來新進的電支業者,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坐擁超過1,115店的通路龍頭「全聯」(表2)。

在全支付正式開張前,全聯董座林敏雄長子、全支付董座林弘斌,已展開PX Pay升級為全支付的布局,並重金挖角街口支付前技術長游金榮。

向來低調的游金榮,曾在街口支付任職超過六年,今年1月轉投全支付。8月底,全支付的上線記者會上,46歲的游金榮站上舞台、成為媒體焦點,大家都好奇他與全聯團隊將擦出什麼火花。

「街口支付能從無到有,多虧有他!」業界人士透露,從夜市攤販、商圈起家的街口之所以迅速成為支付霸主,跟游金榮的執行策略大有關係。如今街口也大舉進攻線上、線下通路,合作銀行從一家成長到26家,合作商家累計約20萬個。

全支付三步好棋,藏一隱憂

在人才布局,全支付已下了第一步好棋;第二步好棋,則是和全家旗下「全盈支付」(全盈+PAY)大動作結盟。

全聯與全家兩大通路的「全全聯手」,主打無論消費者是持有全聯,甚或全家支付工具的消費者,都能在兩家門市消費。不僅如此,非全聯、全家的通路,只要被納入支付生態系,消費者也都可以使用這兩種支付工具結帳付款。

目前全聯、全家合計約5,000個實體門市,會員數總共超過2,200萬名,市場潛力大有想像空間,兩強結盟究竟打著哪些算盤?

曾有「玉山銀數金大將」之稱的全盈支付總經理劉美玲指出,「全全聯手」首要考量是達到政府對「非現金支付」的期盼。

金管會希望在2023年,國人使用非現金支付的交易總額達到6兆。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非現金交易金額已達2.82兆元,但還是以信用卡和ATM轉帳這兩類交易占最大宗,消費交易額高達82%。

銀行經驗豐富的劉美玲表示,信用卡自1989年後蓬勃發展,關鍵在於民眾不管拿哪家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到哪都能刷」;反觀電支市場,同業之間卻無法互通。

劉美玲勾畫的支付生態圈,正好對應近年「新零售」風潮的核心。

「想喝好喝的牛奶,不用非得去牧場!」她指出,現在領錢不一定要去銀行,超商、超市ATM就可以。反過來說,未來去全聯、全家不見得買民生用品,還可買保險、交易基金。這些想像,未來在打通的電子支付系統中,都應該要能實現,這也是吸引全家、玉山銀行、網家牽手組「全盈支付」的願景。

全盈支付上線才四個多月,會員數在6月底已超過59萬,名次也超車橘子支付,既有的My FamiPay會員數功不可沒。

然而,商場即戰場,就算是盟友,也有各自KPI要顧,不可能讓一方專美於前。

市場人士就指出,能於全家便利商店使用的支付系統廣泛,舉凡街口、LINE Pay皆可,全盈+PAY無法獨嘗甜頭。反觀全聯旗下的支付系統,用戶幾乎都是自有品牌PX Pay的會員,這也讓接替PX Pay的全支付,可一口氣接收830萬用戶,這也是全支付的第三步好棋。

儘管上述三步好棋,讓全支付有機會贏在起跑點、支付市場重新洗牌;然而,全支付還是有一大隱憂。

如何轉換會員才是學問

「有龐大的會員基礎,但品牌接替的過程中,還是會有轉換問題!」劉美玲以過來人經驗坦言,既有會員基礎只是幫助行銷,如何轉換會員才是學問。

她指出,想變成支付會員,需經過嚴格實名認證(KYC,Know Your Customer)這關,從戶名到發證日期、地點都要確定,環環確認是本人來申請。因此,消費者不一定會因為是My FamiPay,或是PX Pay會員,就願意再走一次申請流程、成為全盈支付或全支付用戶,轉換的誘因必須夠強才行。

「若不問消費者需要什麼,誘因再甜都非長久之計。」劉美玲說,過去信用卡慣常祭出高回饋搶市,台灣消費者早已吃慣折扣甜頭,如今電支市場競爭激烈,就算複製信用卡模式,也難獲客、留客。長期來看,想留住會員,還是要營造歸屬感。

她觀察,在金融服務之中,電子支付永遠是配角,是消費者在交易最後一刻才會考慮的對象,「不過,顧客痛點永遠是藍海,就看誰挖的深!」

電支11小龍仍有兩大難題

台灣電支市場已擠入11個專營業者,來到「11小龍」時代。長期觀察電支產業、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胡自立表示,縱然長江後浪推前浪,但「何時損益兩平?」「如何創造市場差異性?」這兩大棘手問題仍未解。

而零售龍頭、超商二哥組團,會是縮短虧損的解方?胡自立指出,兩大通路業者顯然想要擴大彼此的支付生態圈、互相導流客群;然而,「轉換客單量」能否成功?將是第一階段的觀察點。

未來,電子支付會不會取代現金支付成為主流?根據MIC調查,現金支付確實仍是大宗支付工具,占比高達71%。

胡自立直言,電子支付等任何廣義的行動支付都尚難取代現金支付,然而,支付「金融化」「科技化」已是發展中的趨勢,背後的生態圈商機,更是跨業布局的關鍵。

電支11小龍,誰能勝出?且看誰最能洞察用戶痛點、接起消費旅程斷點了。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轉載;首圖來源:全聯福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