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matter 打造「迷因+知識」創作器,懂發廢文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2 年 10 月 15 日 11:00 | 分類 科技趣聞 , 網路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Antimatter 打造「迷因+知識」創作器,懂發廢文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為了發文、發迷因,你必須非常了解這個議題,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能發垃圾文,是理解的最高境界。」Antimatter 創辦人 Jonathan Libov 說。

迷因(meme)透過影像、字詞或音樂,讓各種時事和話題更容易引起共鳴。隨著迷因成為Z世代共通語言,除了放鬆笑一笑,Antimatter還希望用迷因成為幫助學習的新利器。

也就是說,將「迷因」與「學習」結合的Antimatter背後想法很簡單:如果你想做出讓大家都覺得好笑的迷因,就得先乖乖搞懂課本所有內容。

用迷因學習不是亂搞!背後有學習理論撐腰

2021年上線的Antimatter,起初是迷因反向搜尋器,成立原因來自創辦人Jonathan Libov自己在社群媒體瀏覽迷因的經驗。

Libov分享,迷因成為共同話題後,越來越多圍繞迷因的熱門社群帳號出現,如Reddit「Physics Memes」與Twitter網友「Daily Roman Updates」,這些帳號每天都會張貼大量有趣迷因。

然而,他發現如果看見喜歡的迷因,想用這張圖自己創作時,很難找到原本的空白圖。於是他創辦Antimatter應用程式,只要將迷因圖片上傳,系統會自動判斷並提供清除配字的乾淨板,改善創作迷因的不便。

Antimatter會與教育結合,則是受好友啟發。Libov分享,他從任職高中老師的好友處聽聞,會在課堂使用迷因協助教學,不僅因為有趣,而是來自教育心理學概念「布魯姆分類學」(Bloom′s Taxonomy)。

布魯姆分類學指的是需要將教學目標清楚分類,才能達到更佳學習成效。布魯姆分類學將「認知領域」由低到高分成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鑑 創造6層次,如果教育方式只到「記憶」層,整體效果很可能不理想,就像大多學生總在考前一天死背,儘管能得到好成績,考完後卻馬上忘光。

布魯姆分類學中,最高層教學目標是「創作」,即要讓學生通達所有道理、根據所學創造新東西,才能激發優秀學習成果。

雖然學生很難有足夠時間創造龐大作品,但其實「創作」沒有想像遙遠,製作迷因便是回應方式之一。Antimatter定位正式轉向,全力打造專門協助課堂創作迷因的線上平台。

依課堂主題新增多個工作區,提供專門製作迷因的創作工具

Antimatter要做的事,就是透過「創作迷因」幫學生複習課堂知識,也就是讓學生根據課堂學到的知識,課後發揮創意製作迷因。

在Antimatter,老師可依班級或課程建立多個私人工作室,新增與課程相關的創作主題(如「微積分常犯的錯誤」或「美國建國歷史」),學生點進去後,可在空白區域依主題開始做迷因。

用Antimatter裡創作時,有豐富的迷因乾淨模板可直接使用,也支援畫筆、多圖層、文字編輯、圖形等工具,提供功能相當完善的迷因製作器,讓學生盡情發揮。平台還有即時對話欄,以便溝通聯繫。

▲ Antimatter提供豐富迷因模板與完善創作工具。(Source:Antimatter

除了用於課堂,Antimatter也支援創建公開工作區,讓學生以外一般用戶,可圍繞共同主題創作迷因。舉例平台最多人加入的公開工作區名為「歷史上的今天」(This Day in History),以各日期歷史大事為主題,用戶自由創作迷因。

▲ Antimatter也支援公開迷因創作區,讓一般用戶圍繞共同主題發揮創意。(Source:Antimatter,下同)

▲ Antimatter「歷史上的今天」(This Day in History)工作區,8月2日主題為《愛麗絲夢遊仙境》出版日,讓大家以此事件為出發點創作迷因。

今年春季完成私人測試,目前免費開放教師註冊使用

Antimatter目前開放免費註冊使用,當累積一定用戶量後,Libov表示,未來Antimatter可能會嘗試推出付費版本,以訂閱制形式來賺取獲利。

截至目前,Antimatter並未公布具體的使用人數,也尚未有募資消息,Libov僅透露,Antimatter已在今年春季完成私人測試,憑藉5人團隊和少量風險投資,持續致力於打造市場上最有趣的教育技術公司。

「我們希望最終有一天,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迷因、垃圾貼文、動畫和影像,重寫整個維基百科。」Libov說。

(本文由 創業小聚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ntim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