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擴大的禍首,MIT:馬馬虎虎的技術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1 月 16 日 12:53 | 分類 人力資源 , 自動化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收入不平等擴大的禍首,MIT:馬馬虎虎的技術


科技應用愈來愈普遍,但收入不平等似乎是進步的代價。美國經濟學家分析發現,自 1980 年以來收入差距的擴大主要可歸咎於自動化取代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工人,稱這些「馬馬虎虎的技術」讓許多低教育程度的人愈賺愈少,但企業與高階管理人卻愈賺愈多。

幾十年前機器人認為是未來技術,減輕人類工作量並促進更簡單、無壓力的生活。但半自動和全自動機器人出現,並沒有讓人類釋放雙手過悠閒的生活,而是加劇現有勞動力和收入差距。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 Daron Acemoglu 和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家 Pascual Restrepo 刊登於《計量經濟學》的研究量化自動化對美國收入不平等的影響程度,使用美國經濟分析局 1987~2016 49 個行業人力勞動使用程度的統計數據,以及當時採用的機器和軟體數據,還使用之前編制的 1993~2014 年美國採用機器人數據。

結果發現自 1980 年以來,美國有大學和研究生學位的人經通膨調整後收入大幅上升,沒有高中學歷的男性經通膨調整後收入下降 15%,自動化佔收入擴大增長一半以上,自動化將沒有高中學歷的男性工資降低 8.8%,沒有高中學歷的女性工資降低 2.3%。作者表示,自動化單一變量解釋從 1980~2016 年群體不平等之間 50%~70% 的變化。

光是採用技術取代工人,無論自助結帳機、呼叫中心系統、裝配線技術還是其他設備,過去 40 年,受教育程度高和低工人的收入差距顯著擴大。特別是自助結帳,作者將這類型工具稱為「馬馬虎虎的技術」或「馬馬虎虎的自動化」,認為此類創新有利公司財報,但對服務業員工不利,導致他們失業,對企業來說也不會提高生產力。單就這種技術而言,是勞動力轉移設備,而不是提高生產力設備,且會對低技能服務人員產生相當大的分配效應。

中心概念點是,自動化與其他創新不同,創新技術應會提高生產力,也會產生巨大生產力收益,但不會造成分配效應,而自動化會有很大分配效應,卻沒有生產力效應。

簡言之,自動化有可能取代低收入勞工,同時增加企業與高階管理人員的金錢回饋。多年來,學者一直在研究如何避免失業同時採用自動技術,麻省理工學院最近呼籲機器人稅,估計有效的機器人稅可能在 1%~3.7%,認為此區間機器人稅可鼓勵企業留住人類員工,同時補償政府因裁員損失的部分薪資稅。

(首圖來源:Flickr/Hazel Nicholson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