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TCFD 到 TNFD 到底有完沒完!企業還得替環境及生物多樣性負責?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09 日 8:20 | 分類 ESG , 環境科學 , 生態保育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從 TCFD 到 TNFD 到底有完沒完!企業還得替環境及生物多樣性負責?


雖然綠學院都在談資本主義終將因環境變遷而需調整,但這世界共同語言就是錢,所有沒辦法用金錢衡量的東西,都不可能成為主流。

以上說法感覺很熟悉吧,當投資人或「成功商業人士」用憐惜眼神看著你,他們多半很有錢、甚至財富自由,而你還在租房住,幾乎無法反駁。但你心中卻有疑惑,如果這些人真如自己說的那麼神,金錢是衡量價值的共同標準,為什麼自然環境會搞成今天這樣子?

幾十年前,沒人相信世界強權美國會倒下,但今天所有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我們將從單極世界走向多極世界,美元不再是全球共同語言。

所有曾賴以維生的價值觀,都在倒下。

筆者是森林系畢業,知道老樹會死去,樹苗會從旁邊長出來。正是這時代背景,促使全世界高達80多個國際組織及倡議都試圖提出新衡量價值法。較為人熟知的有GRI準則、TCFD框架及SASB準則,使投資者與大眾更了解環境與社會層面對企業經營的風險,並編製ESG報告書,提供企業永續發展的正面貢獻或負面衝擊資訊。

三項準則演進目標雖相似,但仍略有差異,GRI準則傾向企業基本面的全面非財務資訊揭露,TCFD強調氣候變遷對財務的影響評估,SASB著重企業財務的重大影響評估。

然而,三項準則僅提供企業規範、氣候風險影響及面對永續的財務投資評估,除企業自身減碳外,尚未說明企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積極改善自然環境的作為。TCFD揭露著重「氣候變遷相關風險」,未考量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提供的生態系服務損害對企業造成的營運/財務風險,即自然相關風險。雖然可能對TCFD不熟,國際已再次演化出改良版:TNFD(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BD COP15),透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mming-Montré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提出TNFD最主要目標為「提供各組織設定框架,風險評估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等,並展開積極行動,以維護協助全球投資不受自然環境變遷的負面影響」,揭露重點轉為全面性「自然相關風險」。

TNFD最有趣的地方在界定「LEAP方法學」,先分為企業及金融機構,再分成四階段:

第一階段 定位與自然相關揭露(Locate):包含企業足跡、自然相關議題、地點辨識優先性、部門鑑別,了解企業執行專案產生哪些生物多樣性影響。

第二階段 評估依賴與衝擊(Evaluate):涉及自然環境與生物多樣性鑑別,依賴與影響辨識、依賴及衝擊分析,比如供應鏈對自然環境及生態的影響。

第三階段 評估(Assess):實質重大風險與機會。

第四階段 準備(Prepare):回應與報告,涉及策略與資源分配,並展示揭露行動。

公司經營與發展受氣候變遷、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衝擊,是人類史上從未發生過。如蜂蜜公司,可能會因全球蜜蜂減少中,而遭自然環境衝擊,大幅影響財務表現,就是要在TNFD報告書揭露的。茶產業也是,相同人力資本投入與種植面積,2021年台灣茶葉年產量減少30%,正是因極端氣候造成嚴重乾旱。自然環境議題已不是社會公益,而會直接影響公司利潤與財務績效,這也是TNFD報告書要呈現的。蘋果這幾年與美國緬因州北卡州合作造林專案,部分區域種植長葉松和白色雪松提供保育類蝴蝶棲息,提高生物多樣性,就屬TNFD報告書揭露項目。

筆者樂見這種演化,因對森林是大利多。以前提到,這幾年大家很喜歡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當企業開始評估自然環境風險,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如森林碳權等,將會更受重視。80幾個國際組織及倡議雖然不會全部活下來,但不重要,有一天人會像樹木死去,新樹會從旁邊長出來,人類將演化出衡量價值的新思維,才是這世界共同的語言。

(作者:柳婉郁;本文由 綠學院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Creat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