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心態扼殺科技公司!Google、Meta 核心產品愈來愈擺爛,原因是什麼?

作者 | 發布日期 2023 年 05 月 20 日 11:00 | 分類 Facebook , Google , 數位廣告 line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line share
成長心態扼殺科技公司!Google、Meta 核心產品愈來愈擺爛,原因是什麼?


你可能有這種經驗:想用 Google 搜尋某個關鍵字,但搜尋結果常是購買 Google 廣告的贊助商,無法分辨哪些是正確有用資訊。滑 Facebook 及 Instagram 時一直被推薦同樣廣告,甚至追加愈來愈多複雜功能,如 Watch、Marketplace、連續短片等。

追求利潤卻忽略使用者體驗?科技巨頭廣告收入增加,卻飽受批評

非營利新聞組織 The Markup 2020 年調查指出,Google 搜尋第一頁平均高達 41% 是 Google 相關產品,使用者愈來愈難找到正確有用結果,顯然遠離 Google 最初目標:提供便捷且準確的搜尋服務。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亞馬遜(Amazon)2022 年在滿分 100 分的使用者滿意度調查僅獲 78 分,創 2000 年來新低,理由是搜尋頁面充斥過多廣告及低品質商品。

諷刺的是,差強人意表現卻讓亞馬遜全球廣告收入達 377 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二成多,為近年新高。

《Business Insider》評論家艾德‧齊通(Ed Zitron)認為,Google、Meta 及亞馬遜這類大型科技公司,受投資者鼓勵追求收益增長,偏離創立初衷(如搜尋資訊、購買產品、和人們建立聯繫等);業務重點不再是創新或改善使用者體驗,而是提供「剛好及格」的功能,再到處銷售廣告,以此賺取更多利潤。

網路使用人口趨近飽和,搶占投資市場趨勢成當務之急

為什麼會這樣?數據調查機構 Sensor Tower 指出,2022 年各大社群平台活躍使用者人數僅成長 1%~3%。同時美國網路使用者突破九成,表示成長空間只會愈來愈小,若照舊廣告策略,收益不太會再增長。

無法追求更多新使用者情況下,企業轉追求複製成功經驗,希冀為打造出第二款爆炸性成長產品,而非提升服務體驗。

《華爾街日報》提到,矽谷巨頭不斷投資新產品研發,最知名例子,就是 Meta 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想用元宇宙(Metaverse)打造下一個全球社群平台。Meta 2022 年投注虛擬實境部門 Reality Labs 137 億美元,最終只回收 22 億美元,還不到 Meta 總收入 2%,顯示遲遲不見起色。

這結果更讓 Meta 股東之一、美國避險基金 Altimeter Capital 創辦人兼執行長布拉德‧郭士納(Brad Gerstner)寫公開信,要求祖克柏限縮每年開發元宇宙的資金,並強化發展人工智慧(AI)應用。

同樣元宇宙踢到鐵板的還有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曾誇讚「元宇宙即將改變人們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卻在今年 2 月宣布解散成立僅 4 個月的元宇宙部門;ChatGPT 母公司 OpenAI 加碼投資 100 億美元,企圖在這場更有 AI 前景的新技術趨勢占領先機。

顧及華爾街而非消費者,成長思維扼殺科技公司?

為了吸引華爾街及投資者青睞,矽谷企業紛紛加入生成式 AI 競賽,短時間推出各式新功能。然而齊通認為,科技公司數十億資金投注全新技術,目的只為刺激股價,並沒有考慮到使用者是否喜歡新產品,甚至可能有道德或資安等疑慮。

2000~2010 年初期,科技公司前後推出劃時代產品及服務,大幅改變人類記錄生活與互動方式,使用者大量增長、公司市值飆升,造就如今的矽谷。但為了繼續吸引華爾街投資者青睞,必須持續端出「有前景」產品,近來各家企業針對「生成式 AI」的競賽就是一個實例。

齊通認為,矽谷企業數十億資金投注全新技術,目的只為了刺激股價,並沒有考慮到使用者是否喜歡。這些公司靠「成長思維」想締造過去光榮,如今變成負擔,當公司為了刺激股價而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核心服務只剩下利用廣告賺取更多收益,或不斷追尋短期趨勢,而忽略最核心的使用者體驗。

(本文由 經理人月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